如何评论《生意就是生意》?
关于企业管理的书,企业管理之道,如过江之鲫,不足为奇。不过最近出版的一本《企业游戏潜规则》看完还是挺有感触的。或许是因为作者郭子林兼具企业家和学者的身份和经历,书中时常闪现一些精辟的见解和独到的见解: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吃饭、送礼、交朋友,先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再决定要不要做生意。这种费用构成了中国企业特殊的交易成本。”——“情大于理,理大于法”的思维惯性仍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只要不拿自己的钱去冒险,什么项目都可以找理由上马。”
“企业的灰色收入大部分只能进行灰色分配,灰色分配必须暗箱操作。任何暗箱操作的事情,在参与者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各种猜疑,同时形成滋生腐败的土壤。”
“我把马买回来了,说是要买好马鞍,马才能骑,可是我把马鞍买回来了之后,又说更适合驴背,只好再买一头驴,以免马鞍闲置。”——做生意的人最怕的就是被带入这样的怪圈。
“有些文章是写给能看懂的人看的,有些文章是写给看不懂的人看的。”——分工造成信息不对称后,利益往往隐藏在别人看不懂的东西里。
某网站职业经理人曾说:“老板提供厂房、洗洁精、自来水给我洗煤,年薪654.38+0.4万。我为什么不做?”煤不能洗白,或者洗白了也卖不出利润。我不在乎!"
这些警告不仅仅是善意的提醒和揭露,还包含着一些无奈和愤慨。书里虽然有漫画,但总有些笑不出来的沉重。
书中更多的是一位精明的企业家就如何经营企业提出的冷静而机智的建议:
“找准切入点,把时机、角度、速度、力度、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才是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
“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说了算。”——在企业中,开明专制比民主制度便宜得多,民主制度比独断专行风险小得多。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资产增值的可能性;所谓管理,就是降低保护资产的成本。”
“合作的基础一定是高效的分工,即不同的人力资源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共赢。”
“中国人喜欢说:生意不深情;外国人认为,在生意上,说的就是信用,友谊不应该掺进去。”友情其实比信用更贵,不要轻易把友情放进交易价格里。
“双重领导和越级指挥的危险在于,被领导可能会从制度的缝隙中找到更多的自由空间。”
“核心层要统一,中高层要稳定,基层要流动。这是企业最好的经营状态。”
“制度的失败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被制度的漏洞颠覆;第二,这个系统被它自己的双重标准摧毁了。”
“腐败企业同时产生两种人:一种是行使非法扣押权的人,一种是行使合法伤害权的人。”
“如果听报告的机会成本这么大,还不如自己做,那你就得马上换人或者自己做。”——愿意在听取下属汇报的过程中找到良好自我感的人,往往是因为有人为自己做错的事情付出了代价。
中国的民营企业淘汰率很高,曾经轰轰烈烈的企业两三年后就消失了。思考一些民营企业的沉没,提炼教训,在这个系列中比较常见:
“什么生意都可以赚钱,但是不能做‘开奔驰卖大白菜’这个项目。”-你见过多少私企,因为“装腔作势”和“造势”的成本太高?
“骑自行车急速下坡时,如果突然刹车,就是向前侧翻,急转弯时就是侧翻。”——企业一旦进入疯狂扩张,人们很难阻止企业家的非理性行为。
“衬衫厂建了一半,发现织布更赚钱,就转而投资织布厂。织布厂刚准备好,发现种棉花比较快,没有风险。于是,我们买了地,请了农艺师来报到,发现办农校肯定更有前途……”——有的私企就是这样多元化的,最终找不到北。
有评论一针见血:“好公司在国外上市,差公司在国内上市,中国人被剥夺了用资本爱国的权利。”
还有一些人在思考和探索企业管理,但他们的实用性并不局限于企业:
“如果你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你可以为所欲为,但你可能最容易被勒索。因为你必须将自己的权力滥用到极致,以满足周围人无止境的欲望。”权力过度集中的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拥有权力的人。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相信任何人,而要相信制度;制度是需要成本的,至少包括监管的成本和执行惩罚的成本,所以不要相信制度是万能的。”——创业者的两门必修课是理性和成本。
"没有财产权,就没有正义."
很奇怪,看到这套企业游戏的潜规则,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在韩、日、新、中非常流行的商业小说《尚道》。这本书,韩国人写的,充满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朴素的商业伦理和商场哲学,真的让中国的商业人士深思。尤其是在中国近年来面临商业诚信危机的形势下,通过韩国人之口看到从中国古代学到的商业伦理,更是大叹。
尚道的英雄林尚沃是19世纪初南朝鲜第一个富有的商人。他一生以“视财物如平常水,以清廉为标尺”为座右铭,最终从事业中体会到了道的意义,完成了将自己的全部财富回报社会的一生。
林尚沃的人生哲学是:“生意即人”,“生意即人性”。“小学员以盈利为目的,大企业以得人为目的。”做生意其实就是对人的投资。有了人的信任,才会有长久的生意。
林尚沃的另一个商业原则是“不欺骗”,但他的理解实际上源于中国。林尚沃向身边的人介绍:“中国人做生意有两条铁律,一是诚信,二是不欺。'不要欺负'是中国北宋著名作家范仲淹说的话。很多人认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缺斤短两或者漫天要价。但其实做生意的天道在于范仲淹所说的“不欺”。骗人也许能赚一时,但靠骗人做生意的人永远做不成大生意。原因很简单。欺骗别人会失去信誉,而信誉是做生意人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大的财富。"
现在从中国传到韩国的诚信概念,让大多数中国人感叹本土诚信的稀缺。
林尚沃还向他的仆人解释说:“商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无休止的变化,这就要求一个商人能够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千变万化的事情,从而决定他的进退。有些人是典型的逐利者。哪里有钱,他们就去哪里,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并以此为经营之道,想尽办法赶市场潮流,最后聪明是被人误了。所以,想做大生意,至少要能根据五年后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经营策略。任何人想赚大钱,首先要让自己的胸怀和眼界比山高,比海深。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长远更大的利益。当人的修养达到这种程度,财富就不难找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做生意需要这样的视野。从开店到治国也是如此。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暂时放弃眼前利益,着眼未来规划,就不会有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不敢治国的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故意选择眼前利益,把长远利益留给下一代的人!
一本《经商之道》揭示了经商之道,也是做人之道。这是很大的学问,也是很好的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