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有哪些著名的设计师,有哪些跳槽的?

泉隆跳槽到尼康,然后为尼康设计了著名的17-55。

平川在被霍亚辞职后去了龙腾。

我没听到别的。转一篇好文章供大家参考:

宾得DA*镜头的光学设计是谁?(作者彼得正)

虽然我对宾得的兴趣逐渐下降,自己的器材选择也在转向双轨,但FA镜头时期的宾得器材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偶尔反复偷听到一些废话的味道,忍不住出声了。这不是为了今天宾得的美好。宾得镜头的光学设计真的如传言般「来自东京」吗?

让我们来看一些光学设计的例子。(请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包含大量信息,值得一读。你甚至可能读到宾得光学设计师跳槽到尼康光学,即将完成一个尼克尔的顶级系列变焦,呵呵):

宾得DA16-50的光学结构源于JP-2007-127989光学设计专利,由日本专利局2007年5月出版的宾得2005申请,可以查阅两年前的资料。两年前的夏天,我跟北方的一个摄影师谈过JP-2007-127989,也谈过更多的设计专利,包括宾得在1970到1979之间申请的很多机身内AF检测系统相关的专利。1975的专利申请中包含了当时首次研发的小机身底部副镜和传感器的设计方法。这种自动对焦系统的光路方式从1982开始就被其他厂商使用,虽然1984之后其他公司的相位检测技术更新取代了宾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扫视式相机的对比度自动对焦检测方式。(相位差测距的核心技术始于美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虽然21世纪的宾得从80年代著名的单反相机厂商沦落到被强行收购,但在21世纪,宾得进行了各种镜头的光学开发,并注册了大量相关的光学设计专利。宾得于2005年6月开始申请DA 11.06-50/F2.8的相关项目光学设计专利,并于6月11.05前完成光学设计实验模型。这份19页的专利说明书显示,DA16-50 * *的原始开发设计有三组(镜片的设计类型分别为15、16、18)和六个具体的镜片光学设计实验模型。专利说明书中给出了六种光学设计的一些具体数据。JP-2007-127989专利发明人:小智雅和(现为宾得主要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宾得。最终只有一个光学设计被宾得选中生产上市,这是综合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后的选择,而不是FA28-70/f2.8时代优先考虑镜头成像(FA*镜头时代的宾得还处于企业地位的鼎盛时期)。从其他厂商来看,并不是每个光学厂商都会对一个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六次设计实验,其他公司对一个产品进行两次或三次设计实验的情况比较常见。然而,六个实验模型的方法将容易地扩大同一专利的权利范围。

另一个例子是:

宾得Da10-17/F3.5-4.5鱼眼,日本专利局公开号JP-2007-94371,发明人:平川淳(宾得主要光学设计师之一,即将退休),专利申请人:宾得,申请日:2006年。

宾得DA 50-135/f2.8,日本专利局公开号JP-2007-212830,发明人:小智雅和(现为宾得主要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宾得,申请日:2006年2月10。

宾得DA 35/f2.8微距,日本专利局出版物编号JP-2008-257088,发明人:加藤浩次(宾得是目前主要的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Hoya,申请日为2007年4月9日。

Da 35mm F2.8macrolens .现在这款产品来源于JP-2008-257088光学设计专利。这是一个放大倍数相等的微距镜头。2007年5月29日,又提交了一份申请,随后在2008年,日本专利局公布了专利文件JP-2008-298840。申请人也是Hoya,发明人一栏也注明“东京都板桥区前野町丁目2号9号/宾得株式会社”,但发明人却是另外一个:金志康熊,宾得光学设计师之一,DA6544。两个35mm微距专利显示,各有六个镜头设计的实验模型,都是针对35mm f2.8微距,但JP-2008-298840针对的是35mm f2.8的1.5放大倍率微距镜头,JP-2008-298840目前还没有投产。

除了较早的微距镜头光学设计,平成后5年至2004年,宾得拥有27项与微距镜头光学设计和镜头微距技术相关的专利和3项实用新案例,包括:

专利号JP-2001-21798,发明人:Takashi Izumi(宾得原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宾得,申请日:1999年7月2日。

专利号JP-Hei 11-231211,发明人:Takayuki Ito(宾得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宾得,申请日:1998 65438+2月4日。

专利号JP-Hei 11-231210,发明人:Takayuki Ito(宾得光学设计师之一),专利申请人:宾得,申请日:1998 65438+2月2日。

(2001推出,著名的高端微距镜头FA*200mm f4微距[IF]是泉隆在宾得任职期间的最后一部力作,FA35/f2 AL和FA20-35/f4也负责光学研发。泉隆大名后转入尼康光学,先后担任Nikkor 17-55 f2.8G、Nikkor 105mm F2.8G VR Micro、Nikkor 24mm F3.5ED等高端镜头的光学设计,现为尼康光学影像开发本部第二设计部第二设计课经理)。

宾得DAF 50/f2.8微距,如今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与过去不同,但这款镜头的光学设计方法来自专利JP-Ping 1-214812(宾得f50mm F2.8macro),发明人:松尾博文(宾得光学设计师之一)。FA 50mm f2.8宏观光路的设计方法也来源于JP-Ping 1-214812专利。

宾得DFA微距系列有两个,但Tokina没有50mm f2.8微距产品。宾得、尼康、腾龙各有多项微距镜头光学设计专利,佳能、适马也有部分微距镜头光学设计专利,而Tokina没有自己的微距镜头光学设计专利,接入时间为平成5年至2009年8月。作为企业,会有某些专利的交叉授权,比如宾得、尼康,但是你需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资本可以交换。

还有更多,请去日本专利局参考。即使我们查阅21世纪的镜头光学设计专利,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宾得光学设计专利。根据日本专利局公布的已批准专利文件,仅2002年至2006年,宾得就申请了超过1000项与光学设计和镜头技术相关的专利。宾得也公布了一些相机镜头光学设计的专利文件,但他自己并没有列出相应的产品。

Tokina只是根据与宾得的合作协议,授权使用宾得提供的光学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独立进行的。Tokina还保留了一些仅存的在日本生产的工厂。这让人们想起三星的施耐德D-xenon镜头有一部分是越南制造的(底部标注)。越南有哪家镜片厂?

其实在2000年以后,我们看不到Tokina的镜头光学设计专利,也看不到Kenko的镜头光学设计专利,但是可以找到极少数的滤镜框架等专利(Kenko是独立法人企业)。即使在2000年之前,Tokina自己的光学设计专利也少得可怜。这可以解释为什么Tokina在近几年被Kenko收购后,还愿意和宾得合作,并且同意不要用宾得提供的光学设计来生产KAF卡口镜头。这种苛刻的条件,其他各大镜头厂商几乎看不到。

Tokina镜片有相对可靠的机械质量(相对于某日本镜片厂产品),但Tokina缺乏光学设计研发能力,企业规模也很小。但是即使是产品和管理都很好的独立镜头厂Tamron,镜头光学设计的专利也明显比宾得少,这是日本独立镜头厂和几个老牌相机光学厂的很大区别,研发条件也有差异。独立镜片厂更愿意购买光学专利技术授权。

从平成5年到2008年,宾得的光学设计和镜头技术专利数量(申请日截止到2006年底):3368项专利和184件实用新案,自2007年起不包括在以Hoya为申请人的宾得专利项目中。(日本专利局公布的宾得批准专利中,Hoya是申请人,与之前不同。

从平成5年到2009年7月,腾龙的光学设计和镜头技术专利数量:258项专利,4项实用新案;

平成5年至2009年7月,适马光学设计及镜头技术专利数量:215项专利,9项实用新案;

从平成5年到2009年7月,Kenko的专利数量:3项专利,8项实用新型(注:11项均与摄影配件相关);

从平成5年到2009年7月,Tokina的专利数量:1项专利,0项新的实际案例(注:1项仅与偏光片组装方法有关);

(平成5年=1993)。在1976 -1991期间,Tokina的专利不到60项,与镜头相关的专利只有29项,其中有几项是与Chinon等公司的专利* * *共同持有人和发明人(就像近年来索尼的一些与镜头相关的专利是与Tamron的* * *共同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