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是什么意思?只有发表了才有版权吗?

版权的定义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著作权的取得方式有两种: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根据著作权法,作品完成后自动享有著作权。所谓完成是相对的,只要创作对象已经符合作品构成的法定条件,就可以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理论上,根据不同的性质,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和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针对的是创作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邻接权的概念针对的是表演或帮助传播作品载体的相关行业的参与者,如表演者、音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

版权登记

关于版权登记。在我国,著作权登记不是取得著作权的前提条件,但著作权登记的证书是登记事项的初步凭证,可以作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行政处理或者权利纠纷诉讼的凭证。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其他原创作品:文字、美术、摄影、电影、音乐、建筑作品、工程设计图纸等。,可经省级著作权登记部门登记。在一些国家,如果作品没有注册,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构成条件

论作品的创作条件。按照一般理论,作品的构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某种精神内容,即作品必须具有某种思想性或审美性的精神内容;第二,上述精神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停留在大脑里的想法不能称之为作品,必须具体表现出来。此外,还需要在外界产生,但无论是像录音或写作一样保存下来,还是像唱歌或演讲一样即兴创作,都是转瞬即逝的。第三,要原创,即通过个人智力劳动完成的作品。显然抄袭不算。显然,现代人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前人已经创作过的作品,或者是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的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只享有其原创部分的著作权,可以理解为其原创片段和作品整体的存在。

作品类型

可以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我国著作权法列举了八类作品。对于不能归入上述类别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在网络传播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已经确认了作品的延期没有限制,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法律条款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作品享有专有权。一般来说,他人需要使用作品的,应当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但是著作权法也规定了几种情况。在法律规定的使用方式下,这种使用不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需要向其支付报酬。著作权的期限,简单来说就是死后50年,署名权等精神权利的期限是无限的;对于单位和法人,为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外国人或外国在中国首先发表的作品受中国法律保护。其他根据国际条约确定。大多数重要国家都加入了与中国相同的国际条约,在这些国家制作的作品也受到中国版权法的保护。根据理论,版权是有地域性的,也就是说各国承诺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但如何保护,作者有什么权利,保护期限多长,由各国决定。显然,作品在中国的使用需要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来判断,在美国的使用需要根据美国的著作权法来判断。

著作权又称版权,包括以下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出权、表演权、放映权、播放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电影权、改编权、翻译权和集会权以及著作权人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与我国签订的协议或者* * *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出版,其著作权自在中国出版之日起受中国法律保护。

包括形式

所谓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以下列形式创建: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

(四)美术、摄影作品;

(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

(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说明;

(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