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成像芯片实现弯道超车:自主进口。
中国红外芯片逆袭!我们国防重装备不需要进口热成像芯片!
事实上,在红外成像芯片领域,中国芯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红外热像仪是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高科技产品。红外热成像是国防尖端技术,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精确制导、军用夜视探测、夜间狙击和卫星遥感,包括航天和星球大战。
红外热像仪产业的发展始于美国,美国、法国、以色列和日本较早掌握了核心技术。
在2008年之前,国产红外产品的芯片,即“红外探测器”,都是进口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实行严格的出口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红外芯片领域,西方国家都将其产品和开发技术列为高度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美国严格禁止向中国出口。不仅如此,还对除美国之外拥有红外芯片核心技术产品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压,限制其对华出口。当时只有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法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少量工业级三流红外芯片,而且明确限制不允许用于军事领域。当时国内名额最多,平均每年只有1000个左右。
中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虽然在红外产业上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红外芯片工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因为红外热成像夜视是国防武器,西方屏蔽了中国,芯片出口审批严格。像素30万以上的芯片基本都被屏蔽了。正常芯片的帧率都在25HZ以上,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芯片全部锁定在8.7HZ!
为什么要锁定频率?就是不能连续动态观察,更不要说跟踪导弹了。你追不上一只老鼠。
鲁迅说:压力就像弹簧,有时帮助很大。这种严峻的形式迫使我们自力更生。从国家到私企,在华外国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真的努力了10年,一路追赶。
为了满足国内应用的需求,彻底解决国外“卡脖子”的局面,高德红外、锐创微纳等国内企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此为导火索,走上了自主研发国产红外芯片、自建生产线的道路。
大阵列、小像素、高清晰度和高集成度是未来红外芯片的发展趋势。
大面积红外探测仪都是国防武器,更别说几百万了。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封锁在30万像素以上的水平。
大面积红外焦平面阵列广泛应用于遥感、气象、通信、天文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红外焦平面技术是推动空间遥感技术发展的瓶颈技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在大力投入研发,这是各国军备竞赛中的高精尖项目。
在12微米像素间距的高端技术领域,中国也在快速追赶。法国ULIS原计划在2018年底推出12微米640*512红外芯片。而且我们领先法一年多:安徽省水利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烟台艾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非制冷12微米已经引入到1280*1024的规格,高德红外也推出了12微米的非制冷探测器640*512。
2018年,中国红外成像芯片产业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红外芯”正式进入“百万像素”时代。
2018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国红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着中国“红外芯”正式进入“百万像素”时代。
2018年,百万像素这个词悄然出现,温度迅速上升,预示着这是中国红外芯片井喷的一年。
据新华网(603888)2018年初报道,“近日,中国电力分公司11技术团队在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后,成功研制出短波、中波单片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并进行成像演示,效果良好。该探测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力部三代超大面积阵列红外探测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单片红外探测器阵列尺寸超过2K×2K的空白,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中电院短波、中波单片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不仅实现了我国该类型产品的突破,也奠定了我国三代超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组件研制的领先地位。"
2018年5月22日,在北京光电中国博览会2018上,高德红外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1280×1024 @ 12 μm Hg CdTe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这是欧美超越中国的技术,标志着机载光电吊舱、侦察搜索卫星、精确制导等夜视和夜战武器系统进入全高清时代。
同样在本次展会上,安徽水利投资的烟台锐创微纳全资子公司艾瑞光电发布了12μm、1280×1024的探测器,12μ m的像素间距也带来了更细腻的画质。该产品延续了艾瑞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在大幅增加阵列规模的情况下,实现了14位ADC的片内集成,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成本。烟台艾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款12微米百万像素红外芯片是我国非制冷红外技术的里程碑,标志着国内相关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安防展2018 18 2065 438年10月23日,作为热成像领域的领军企业,达利科技携“中国芯”亮相E2国际馆,以“两百万高清热成像”为主题,辅以全方位安防产品,为观众带来完整的热成像安防解决方案。
中国前三的红外成像芯片:安徽水利投资的锐创微纳、高德红外、达利科技。
业内人士表示,红外成像芯片行业资质壁垒和技术壁垒高,很少有突然出现的公司。目前排名前三的红外成像芯片中,锐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艾瑞光电在非制冷红外成像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最强,年产探测器约4万片。高德红外次之,产能约为2万只。但神红外全面,自建8英寸0.25微米非制冷探测器生产线和8英寸0.5微米制冷探测器生产线,在制冷红外成像方面领先同行。据了解,红外感应分为非制冷和制冷两大路线。前者灵敏度略低,但成本更低,民用更多。后者成本高,灵敏度高,多用于武器装备。公开资料显示,安徽水利通过CNNC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间接参股烟台瑞创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创微纳米已完成中信证券上市辅导,其《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明确提示科技创新板上市。国内另一家重要的红外成像芯片企业是2008年上市的“红外第一股”达利科技,由浙江测试技术研究院改制而来。
2009年以来,神红外通过2014自筹资金致力于国有探测器的研制和量产,在高德红外的持续投入和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的支持下,完成了国产自主红外芯片的R&D和量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和禁运,有效保障了我国红外芯片的自主可控和军事装备的安全。
武汉高辛科技有限公司是高德红外的子公司,专业从事红外热成像芯片技术和解决方案。目前拥有3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探测器批量生产线:8英寸0.25微米批量生产的氧化钒(VOx)非制冷红外探测器、8英寸0.5微米碲镉汞(MCT)制冷红外探测器、8英寸0.5微米二类超晶格(T2SL)制冷红外探测器,核心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水平达到。
安徽水利投资的烟台锐创微纳是一家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和MEMS传感技术研发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致力于专用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和红外成像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红外热成像机芯、红外热像仪和光电系统。
作为锐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艾瑞光电这家只有10年历史的公司成立于2009年。凭借强大的R&D实力和疯狂的R&D投资,奋发图强,不断赶超,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了红外核心技术的突破,使中国成为继美、法、以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高端红外芯片核心技术的国家,填补了中国红外成像的空白,打破了作为国内红外行业的龙头企业,从35/25/20微米到17/14/12微米,艾瑞光电每年都发布新一代产品,大大缩短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近年来,艾瑞光电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红外热成像领域的核“芯”供应商。
作为红外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大力科技已经从一家研究所成长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上市公司。公司自主承担的核高基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一套完整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工艺即将实现产业化。
相比之下,安徽水利投资的锐创微纳米,2018年业绩非常亮眼,营业收入3.84亿元,净利润65438+2500万元。锐创微纳以高德红外约三分之一的营业收入获得了同样的利润。2017年,锐创微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54.38+55万元和643.517万元。仅从净利润来看,锐创微纳2017已经超过高德红外和大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