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我国当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重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首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重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比重低。因此,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
二是地域结构。区域结构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特别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比如有的地方享受很多“特权”政策,有的地方发展严重滞后。因此,有必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区划体制等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是要素投入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投入较低,导致低端产业过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大。因此,要加快科技体制和教育人才体制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实现更多的创新驱动。
四是排放结构问题。目前,废水、废气、废渣和二氧化碳在我国排放结构中的比重较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因此,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能源使用权、水资源使用权、排放权和碳排放权的初次分配制度等方面。
第五,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三驾马车”,尤其是投资。实际上,“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短期动力。它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制度变迁、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引擎”(对应改革、转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和创新来提高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第六,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财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少数人身上。因此,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产权制度和财税制度的改革,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