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本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于每一个需要写论文的人来说,写论文最怕的就是题外话,因为这意味着你要重写,需要重新找资料。让我给你简单了解一下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论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1。无论是几十万字的大论文,还是8000字的小论文,其实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只有两个:写什么,怎么写。

一,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

做研究或者写学术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选题。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话题”和“问题”。再者,研究问题是针对具体的研究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和表达的。从研究课题到研究问题是展开研究的第一步。

在选题的过程中,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什么感兴趣?哪些方面对我的兴趣很重要?为什么这些方面很重要?

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只有我们感兴趣了,才会想知道,才会有疯狂阅读文学的动力,才会回答第二个问题。

重要的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看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兴趣后,要不断深入挖掘,关注更小的方面。如果你的研究兴趣是“国际体系”,把它缩小到“国家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就前进了一步。

然后,你关注“国家退出国际体系”的现象,再思考“国家为什么退出国际体系?”“当今国际社会的国家退出与历史上的国家退出有何异同?”等提问。至此,你的研究从一个宽泛的话题转移到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研究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一个好的研究应该是两方面都有。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开创性的研究更注重理论的重要性,有些研究只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不难看出,从选题到问题的提出,是一个缩小和明确研究任务的过程。研究问题提得好不好,其实是研究任务选得好不好,而不是有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呢?

1,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在论文的开头就要把意思说清楚,而不是笼统模糊的问题,让人捉摸不透。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因为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3.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重要的问题。这个上面已经提到了。最坏的情况是没有研究问题。建议大家在动笔之前,先把自己的研究问题以一个问题的形式写下来。问一个好问题甚至比给一个普通的问题一个好的解释更重要。

第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创新

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使用网络,学会使用关键词。关键词数量在3-5个左右。最有效的方法是分类阅读文献。关键词查阅的文献,60%左右不相关,30%左右可能相关,但从具体问题来看不直接相关,只有10%左右最相关。

如果在搜索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发现没有或者有太多直接相关的文献,那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你的研究问题。根本没有直接相关的文献,说明你的研究问题可能不重要,没有研究的必要。

当然也不排除有才华的研究者,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刚刚踏入学术门槛,几乎不可能出现学术领域没有学者意识到但恰好被你发现的重大问题。直接相关的文件太多,就意味着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太多,甚至已经烂了,我们要创新或者建功立业都会很困难。

在继续讨论文献综述之前,首先要思考如何定位研究的创新和贡献。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已有研究的创新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

一是发现新现象,相应提出新问题;

二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或新的观点;

三是寻找现有理论的新证据或新信息;

第三,采用新的分析方法。

这三点只要有一点能很好的执行,就可以称之为好的研究。其实文献综述是从选题确定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旦通过初步阅读确定了有用的文档,就可以开始设计文档结构图了。研究文献图谱是对相关研究的直观概述,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研究文献图的组织方式有多种:一是层次结构,自上而下,可以列出研究主题、若干子主题、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特点,以及要开展的研究;二是流程结构,从左到右,可以梳理出相关课题的研发情况,以及代表性文献。

以适当的方式列出文献的确切来源尤为重要。这样在论文的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考。

定量和混合研究的文献综述写作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前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中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组成的陈述。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总结了主题1,提出了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总结题目2,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相关的学术文献;总结题目3,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学术文献。

第五部分提出了一个总结,强调了最重要的研究,抓住了总结中的重要主题,指出了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做更多的研究。

对于定性研究,文献综述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学科领域,对中心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文献列表,重点应该是评论,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创新。

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论文的写作策略。

在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时,首先要明确学术论文是写给谁看的。无论是老师、编辑还是专家,都是我们的“同行”。既然是为同行写的,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要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在写作过程中,假设读者具备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没有必要用一整部分进行历史回顾或背景介绍。

此外,写作过程需要更具防御性和透明度。一方面要“防范”专业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要为专业的批评提供必要的信息。作者的写作态度也要客观,要站在同行读者的角度看论文。

其次,要明确学术论文的写作有其特定的规范和风格。

1.学术论文必须严格标注,这是出于知识产权、知识积累和文档扩展性的考虑。

2.学术论文有相对固定的文章结构,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研究问题和假设、论点和研究结论。

每一部分也有几种写法。比如引言的写作,主要包括四个板块:研究问题的陈述、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现有文献中的不足、本研究的重要性。固定的结构可以满足知识整合的预期,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保证研究的透明度。

3.学术论文有自己特定的写作语言,强调学术严谨和逻辑的魅力而不是文字的魅力。论文作者应学习并坚持科学的写作风格,即诉诸理性的灰黑写作风格,尽量避免文学化、新闻化、口语化的写作风格。

严谨的文风不代表枯燥的文字。有的人写的是很平淡的研究,有的人却能挖掘出看似平淡的研究的有趣和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简洁、有力、清晰的基础上增加文本的可读性。

所有有经验的作家都知道写作是一个思考和概念化主题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想法写下来。那些缺乏写作经验的人的一个表现是,他们喜欢阅读文献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谈谈自己对侃侃的研究,但他们永远不会写作。分享一个写作小技巧:边思考边写作。

其实写作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想而不写或写而不思是论文写作的大忌。从研究过程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从我们的头脑中提取想法,并将其记录下来。只有将观点转化为文字,才能对论文的走向形成直观印象,真正“看到”研究成果。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般采用三段论模式:第一步提出提纲,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要点,也可以是一个直观的思路图;第二步,写草稿,然后围绕整段进行筛选、删除、移动思路;第三步,对每个句子进行编辑润色。这其实是一个边想边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写、查、再写的过程。

写学术论文的第二招是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建立基于连续性和规律性的写作规范。写作只是文献收集、阅读和思考的延续,写作稿的长期搁置会导致注意力和精力的流失。

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最适合自己工作的时间和避免分心的地方,然后坚持每天这个时间写作。不管你感觉如何,不管你是否准备好要写,坚持每天写。写的量可以少,但是要有规律。写作是按部就班的,我以悠闲的姿态投入到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