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为深入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区域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人才驱动、科技驱动、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建邺发展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突破、科学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把自主创新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一区五城”产业发展格局,立足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立足重大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为重点,充分发挥新城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项目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作用,推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四位一体”,为建设“四宜”现代化滨江生态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10000”计划(3-5年内,培育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1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和人才队伍建设“10000”计划(3-5年内,引进10名海内外领军人才、65438 并迅速集聚一支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熟悉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善于整合运营国内外资源的高素质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建设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和南京新城科技园为主体的科技城,形成高新技术、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显著提升区域自主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成为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和创新成果的辐射中心。

第三,实现路径

以“建设功能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集聚领军人才”为基本路径,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科技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优势转化,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建一个功能公园。全区将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科技城、金融城、会展城、文体城、商贸城,实施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南京新城科技园、街道特色产业园梯度建设,分别集聚高端资本和产业形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结合功能园区建设,引进培养各级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夯实产业培育基础。

培育产业集群。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制定实施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企业集群;聚焦一批高成长性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培育,加快建设一批高端产业集群。以新的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产业促进人才成长、人才促进产业成长的良性互动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以新城科技园为主要创新创业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机制、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和领军人才聚集培育机制。

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和人才服务两大平台,为科技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积极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投融资平台,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创业、支持人才创业、帮助人才做好创业的良好环境。

聚集领军人才。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家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着力吸引产业核心领域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领军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城区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措施

1.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功能园区。围绕“一区五市”产业布局,以区域优先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为基础,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时序和政策,整合各类要素资源,集中招商,实施梯度建设,努力打造适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加快建立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园区,以良好的产业平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快速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致力于将新加坡南靖生态科技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顶级R&D中心、顶级投资者聚集中心、顶级人才聚集中心,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新城科技园实施“533”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载体500万平方米,引进或培育规模以上科技企业300家,引进或培育重点产业核心科研领域创新能力突出、业绩贡献显著的领军人才30名。有条件的街道要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3至5年内培育5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引进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基础,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把招商引资和引智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招商引资、园区引智、企业引智、人才引智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人才引进活动;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的重要作用,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鼓励领军人才通过师徒、同学、同事、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做大做强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参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和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带动科研人才向创新主体流动。

3、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区财政设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人才科技专项资金,其中: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企业人才引进项目进行适当补助,鼓励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资金担保、贡献奖等方式进行直接补助。;科技创新投入主要用于设立科技引导基金和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设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能力,创新科技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优化资本环境。加强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和灵活运用,发挥创业投资和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遴选推荐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创业投资和创新基金的支持;与投资银行、证券机构战略合作,帮助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实施创新型企业上市培养计划,培育和扶植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创新产业与资本市场的高效融合。

4.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带动高层次人才聚集。整合南京国际企业孵化器、金陵留学人员创业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立高水平R&D中心,创建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市场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吸引科研人员创业。帮助创新创业人才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大力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上级组织、人事、科技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支持。优化培育机制和流程,适时组建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服务)公司,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满足企业在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完善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快速发展通道,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示范作用明显的一流科技企业。

5.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数字大厦”工程和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形成透明高效的一流政务环境。完善和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依托新城人才市场,提供人才招聘、岗位推荐、人事代理、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建立专门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机构,重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辅导。完善和落实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创新创业、子女入学等各项支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分类建立高层次人才协会,定期通报高层次人才沙龙、论坛,深入开展以“职能部门联系重点企业、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双联系”活动,倾听声音、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加快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为落户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前介入重点科技企业和重大科技项目的审批、规划和建设,实行“一对一”项目帮扶制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政务和商务运行成本,努力把河西新城建设成为人才和企业服务的示范区,为高新R&D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流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

动词 (verb的缩写)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和科技创新办公室,负责专项工作的实施。全区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责任,落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