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哪些海关权利?

法律主观性: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也叫知识产权边境保护。1994年9月,中国开始实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目前,中国海关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包括审查报关单证、检查进出口货物、扣留和调查侵权货物、处罚违法进出口商、处置侵权货物等。编辑将为您讲解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1995 10 10月,我国首次颁布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开始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为了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以及专利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也可以主动请求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但应当事先向海关申请采取保护措施。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时,有义务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模式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指海关依法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的措施。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我国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应当是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和专利。此外,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中国海关也应当对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进行保护。中国海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分为“依申请保护”和“依职权保护”两种模式。申请保护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嫌疑货物即将进出口时,依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向海关申请采取保护措施,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由于海关对依申请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不予调查,知识产权权利人需要就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依申请保护也被海关称为知识产权的“被动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