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国家总体战略研究(美国称为“大战略”)是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人口、地理、资源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以上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的发展,很容易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中国国防政策几年来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
纵观中国国防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约十年)的第一次国防现代化,在军队正规化、机械化方面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陆空军方面。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十余年),批判正规化、唯武器论,大力推行“政治第一”,破坏了军队的现代化,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好在这期间“两弹一星”依然惨淡经营,做出了成绩,使中国进入了核国家和航天国家的行列;也是在这个时期,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给国防建设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那是十几年),准备打早仗,打核战争,建大三线,挖深坑,积粮,全民征兵,极大地影响了军队的常规现代化。但此时正值世界核战略和常规军事技术的转型期,中国的国防建设被大大抛在了后面。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又是十年),由于战争一时打不起来的判断,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政策的实施,“军队要有耐心”等等,虽然大力推进四化,但中国国防工业体系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在世界军事强国大力推进军事革命的形势下差距拉大了很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才有了正确的国防发展战略,使得差距稳步缩小。但是因为历史造成的差距太大,欠账太多,不可能一蹴而就。
2。缺乏完整的、发展的、先进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过度强调一段时间的“以弱胜强”、“人的因素”、“现有装备”、“人民战争”等等,使得军事思想多年来始终跟不上形势,始终固守“本土教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可以从我们军事专家在央视的观点和预测中看到。关于核战略,我几十年来一直是“不首先使用”和“最小核反击”,但当今世界的核国家已经多次调整核战略。世界变了,我们永远不会变,所以我们的核力量将毫无威慑力可言;“韬光养晦”并不总是示弱。相反,想打就应该是示弱(诱敌),不想打就应该是示强(威慑)!如果有必要,甚至应该在合理有利的时候“以身作则”;和平崛起不是你能祈求的!你要“崛起”没人会开心的!!中国26年的和平环境是多次对外战争(差不多一圈)和成功平叛的结果。
3。在军事高科技领域有一定差距。
按照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高科技似乎并不落后。至少在军事上,我们有完整的研发体系,除了航母,各种高科技武器都是不可或缺的(不是不能造而是决心不确定)。缺少的是对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中国是大国,武器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不是说不买,而是合理配置资金。发展先进武器,不能妄自菲薄,能造的坚决不买。外国人的一句话很有深意:“如果中国不能完全掌握某项技术,就应该马上卖给他!”多么深刻!!如果美国不向我们出售波音客机,也许中国的“运十”(70年代试飞成功)机队早已成为民航主力!此外,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一些已经离研发成功一步之遥的新武器,却因为低眉顺眼,资金不足而毁于一旦!!
4。全民国防教育和军事素质有待提高。
提高对中国周边险恶环境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主权意识、海洋意识以及国家和社会安全意识;学习军事理论和技术,提高尚武精神和男子气概;加强团结;提高信心;在舆论上,不断批评我军“落后”,绝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和表现,只能助长人们的急躁、沮丧甚至失败!
同时,也要教育和说服人们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以及各种浮躁的情绪和表现。
或许中国的国防建设还有其他不足,一时还不容易完全解释清楚。
总之,国防建设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属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已经部分克服或正在克服。对于中国国防建设的前景,我和广大网友一样,既关注又乐观。
以下是对中国军事革命(RMA)战略与对策的补充:
中国的军事改革不应该在手段和措施上与美国争夺整体优势和整体短板。而是集中精力开发我的“杀手锏”。这种“杀手锏”是瞄准敌人要害和“命门”的有效武器和独特战术。
其中,先进武器装备包括:(1)全时探测定位系统、先进情报和指挥控制系统、电子战和信息战装备;(2)空中、海上和陆地作战的先进平台;(3)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精确制导武器;(4)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挖潜改造,使其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大大增加“杀手级武器”的数量,形成数量优势;(5)提高快速机动、兵力投送和快速反应能力;(6)特种作战和游击战新概念武器和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还应该创造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思想和理论。其要点是:(1)以“杀手锏”即我之“不对称”打击敌之“不对称”,力求摧毁其赖以进行“不对称”作战的大量高价值武器,杀伤大量生命比一切都宝贵的有生力量;(2)充分发挥信息战的威力,掌握数字化战场的主动权,摧毁敌方信息网络,瘫痪敌方C4ISR系统;(3)大胆“攻其必存”,广泛实施机动,迫使敌人实施大规模地面作战;(4)集中优势火力,有效突防,进行远程饱和火力突击,发现并摧毁高价值目标,如航母;(5)通过系统工程和作战方法优化作战计划和指挥,达到高效率、高成本比的作战效果;(6)充分发挥特种作战和人民战争的优势,大量消耗敌方的战争资源和潜力,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不对称”优势,形成压倒对方的巨大声势。
总之,国防建设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属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已经部分克服或正在克服。对于中国国防建设的前景,我和广大网友一样,既关注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