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话题: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宁波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主动做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市新成立的经济服务中心是一个很好的试点,也可以推广到县(市)。3.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科教兴市是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我市“十五”计划的部署,要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必须把民营企业作为科技规划、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经费投入和税收优惠的重点。除国家政策规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外,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技术知识产权和资本产权的关系,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对新增部分采取退税政策。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进而规模化、水平化。4.通过小城镇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周边乡村企业向城镇聚集,从而产生产业的规模效应。特色工业园区是我市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特点,利用块状经济中具有特色和一定规模的产业和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标准厂房、厂房等形式,将分散的小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而形成的。因此,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条件,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分工的“小企业、大集群”。5.积极推动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融入现代大生产体系,尽快改变中小企业孤军奋战的低水平、分散状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通过资金实力雄厚、自有营销网络、能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公司与众多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可以将加工业和贸易业直接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市场信息的作用和强大的销售能力。从宁波的实际出发。利用余姚的中国塑料城、慈溪周巷的中国食品城、鄞县的宁都轻纺城、镇海的液体化工市场、石浦的中国水产城、象山以及一些大型商业公司,发展一批商贸工业集团公司,进而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6.拓展商品市场,培育要素市场。市场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宁波的发展实践表明,各类市场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宁波市场发展仍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要素市场发展整体滞后于商品市场发展。因此,我们的建议是:(1)跳出“小商品、大市场”的单一发展模式,鼓励和培育“大商品、大市场”的发展,逐步提高“大标准、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交易中的比重,逐步引入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2)积极引导而不是消极抑制初级要素市场的发展,用市场机制调动更多被挤压的资源。比如我市一些地方,民间资金充裕,民间分散的金融市场实际存在。放任这些市场放任自流会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而单纯的“打压”不利于要素市场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发展投资基金等渠道,引导其逐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3)加强市场规划、布局和科学定位,选择不同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和各自市场发展的不同侧重点,积极拓展市场服务领域,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市场体系协调发展。(=)国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这里的国有部门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国有科研部门和教育部门。和大中型国有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指法律、会计、咨询服务、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