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札记(25)

如何解释不同国家历史上不同的增长经历,如何在富裕国家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如何在贫穷国家加快经济增长并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实际人均GDP显示,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差别很大。由于增长率的差异,高增长率的国家久而久之成为超级经济强国,比如日本。低增长率的国家仍然生活在悲惨的贫困之中。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异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产力。

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经济学的十大原则之一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决定生产力的因素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实物资本: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的存量,简称资本。资本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生产过程的投入,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自然为生产商品和服务提供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物。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生产造成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异。比如美国历史上的成功,一部分是因为有大量适合耕种的土地,中东国家之所以富,是因为地处最大的储油区。尽管自然资源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高生产率所必需的。例如,日本进口自然资源,向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出口制成品。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最佳方式的理解。一种技术是公共知识,另一种是私有的。有必要区分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解,而人力资本是只将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

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个方法是将更多的现有资源投资于资本生产。如果社会对资本投入更多,就需要牺牲当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收益递减:随着收益的增加,单位额外投资的收益递减的特征。

从长期来看,高储蓄率导致高水平的生产力和收入,但没有高增长率,因为收入在减少,高储蓄率带来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

追赶效应:贫穷国家在开始时往往比富裕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国内居民的储蓄并不是外国投资新资本的唯一途径。另一种方式是外国人投资。

有两种形式:由外国实体拥有和经营的资本投资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由国内居民经营的投资称为外国证券投资。

尽管外国投资的部分收入回流到外国所有者手中,但这种投资也增加了一国的资本存量,导致生产率和工资的提高。此外,来自国外的投资也是穷国向富国学习先进技术的一种方式。所以经济学家鼓励外资的政策,往往意味着解除外国人拥有内资的限制。

世界银行是一个国际组织,它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向不发达国家贷款,以便这些国家投资于道路等其他资本,并提供有效使用资金的建议。世界银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这场战争告诉我们,经济萧条往往会导致政治动荡、国际紧张局势和军事冲突。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促进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经济繁荣。这是世界银行成立的目的。

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繁荣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但是也有机会成本,上学的时候就放弃了作为劳动力本来可以赚到的收入。

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尤为重要,因为人力资本具有正外部性。因此,教育的社会效益远大于个人效益,这证明了大量公共教育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补贴的正确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健康的工人生产率更高,因此对人口健康的适当投资是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一锅法”。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价格实现供求平衡,而价格体系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产权在经济中受到广泛尊重,即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

法院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作用是强制保护产权。在不发达国家,不完善的司法制度不能很好地保护产权。此外,政治不稳定也是一个威胁。当革命和政治变革司空见惯时,未来财产权能否得到尊重值得怀疑,国内居民将没有储蓄和投资创业的动力。

对穷国来说,实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会更好。贸易就像一种技术,可以把一件物品变成另一件物品。

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不仅取决于政府政策,还取决于地理环境,因此拥有天然海港的国家比没有这种资源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

今天的生活水平高于一个世纪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知识的进步。

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物品,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从长远来看具有排他性。因此,政府应该像提供国防等公共产品一样,在鼓励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发挥作用。

政府用科研经费鼓励知识进步,减税锅里的企业搞研发。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专利制度,赋予发明者在规定时间内独家生产产品的权利。从本质上说,专利赋予了发明者对其发明的财产权,从而将公共产品中的新思想转化为私人产品,增加了个人和企业从事研究的动力。

人口直接影响劳动力的规模。人口多意味着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劳动者多,但也意味着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人多,所以不一定意味着普通公民的生活水平高。除了人口规模,它还影响其他生产要素:

造成自然资源短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短缺,但事实证明,人类创造力的增长抵消了人口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使人们的生产力更高,经济增长使饥饿比过去更不常见,饥荒的出现通常是收入分配不均或政治不稳定的结果。

资本存量稀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口对资本积累的影响,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分配给每个劳动者的资本减少,导致生产率和人均GDP的降低;就人力资本而言,这个问题最为明显,人口高增长国家的教育体系负担更重。

促进技术进步:世界人口增长一直是技术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