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保密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个人之间可以签订保密协议,但前提是保密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且意思相同。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私人当事人之间的保密协议是否有效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第一,私人之间的保密协议是否有效?

只要个人与个人之间签订的保密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合法签订,该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违反法律的,无效。

二、保密协议内容

(1)界定保密信息的范围

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要明确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最好以列举的方式列出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否则容易因约定不明确而引发诉讼纠纷。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保密的范围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应及时修改保密协议的内容。

(2)明确保密主体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一般限于保密岗位的劳动者。对于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要求不得泄露、赠与、转让、销毁或协助第三方侵犯公司商业秘密。除上述保密岗位外,不一定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知悉公司秘密,也应纳入保密主体范围,承担保密责任。此外,掌握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的家属、朋友也应负有同样的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三)约定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应在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虽然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已经到期、被公开或者被消灭,最好规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四)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保密协议中,如何使用商业秘密、涉及商业秘密的职务成果的归属、保密文件的保存和销毁方式等。应明确约定,如有特殊条款,应以列举方式约定。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保密协议中不得直接设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存在被认定无效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在保密协议中约定违约责任,而是可以在保密协议中约定违反保密义务的赔偿内容和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

如前所述,商业秘密违约金对应的是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规定商业秘密违约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取惩罚性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可以以略高于预期损失的方式确定;二是约定侵犯商业秘密造成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因客户信息泄露导致销售金额减少的,可以将减少的销售金额作为违约金的计算方法。

(5)谨慎约定竞业禁止条款。

虽然竞业禁止条款是可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竞业禁止条款是商业秘密的有力保护伞。需要注意的是,竞业限制的期限和义务、经济补偿金的标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时间、条款终止的条件等都必须约定明确,否则企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支付高额经济补偿金的危险。

(六)争议管辖权的确定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印发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的通知》(法〔2010〕173号)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以违约为由主张权利,属于劳动争议,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如果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主张权利,属于不正当竞争纠纷,法院可以直接受理。”

每个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都需要保密,如何签订保密协议更好的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需要具体分析。签订保密协议时最好咨询专业律师。

三。侵犯商业秘密

经营者不得利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款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保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知道,个人与个人之间签订的保密协议,只要保密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合法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私人之间的保密协议是否有效的相关知识。如果你什么都不懂或者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