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体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二是实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约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基本遵循的是模仿和跟随策略。然而,长期的模仿战略导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企业创新意愿不强。由于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大多数企业根本不愿意投入原创研发,而是期望继续依靠模仿生存,研发投入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但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内需疲软已成为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内需占比过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第三,国内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家精神,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第四,社会氛围缺失,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投机无孔不入。社会投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普遍浮躁,不愿意扎扎实实办实体企业,更多的是梦想通过投机的方式一夜暴富。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革以及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不规范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投机。在社会高度投机的驱动下,实体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整个社会几乎陷入了盲目发展虚拟经济的狂热之中。虚拟经济一直在侵蚀实体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一些虚拟经济环节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必要基础。
第五,金融体系扭曲,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五大扭曲。首先,金融服务的价格被扭曲了。银行利率管制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高收益之间存在不对称,民间金融和影子银行、商业银行的融资价格呈现双轨制;第二是需求和供给的扭曲。公众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刺激了金融产品需求的旺盛增长,但金融产品供给不够丰富,投资理财工具选择有限;第三,金融资源分配扭曲。金融市场中银行资产占总资产的近85%,而保险、基金、证券、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以及不同金融行业之间金融资源的规模和服务水平都是不对称的;第四,金融市场主体行为扭曲。一些资金需求者对资金的价格信号反应极其缓慢;普遍存在实体企业脱离实际,投资金融资产的现象;金融产品内容创新欠缺,但形式创新大行其道;第五,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受制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我国金融体系无法借助外部竞争机制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自我完善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尽管国内融资成本高,但实体经济无法独立使用国外的低成本金融资源。
第六,一些虚拟经济侵蚀了实体经济。比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但是交易商品的税收和质量管理不规范,没有税费,没有租金,卖假货成本低等原因,获得了对实体店的竞争优势,导致了一批实体店的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