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知识产权保护
一、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2007年的发展
在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场机制的强力推动下,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1.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强劲。2007年,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20亿元,其中南通6543.8+0895亿元,占沿海经济带的52.2%。盐城地区为111亿元,占比30.5%;连云港地区为61.5亿元,占比1.7%。按可比价格计算,当年沿海经济区GDP增长15.6%。其中,南通地区涨幅16.2%;连云港地区增长了15.2%;盐城地区涨幅1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70元,比上年增加3147元;经济密度1275万元/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196万元/平方公里。2007年,沿海经济带工业增加值总额达到6543.8+060亿元,增长654.38+09.1%。制造业水平逐年提高,工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2亿元,增长21.4%。其中,南通地区909.6亿元,增长22.5%;连云港地区为191.2亿元,增长20.0%;盐城地区341.7亿元,同比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24亿元,增长48.9%。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需求稳步增强。2007年沿海经济带第一产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4.3: 51.3: 34.4变为12.7: 52.1: 35.2。南通地区三次产业比例为7.8:57.0:35.2;连云港地区为16.6:47.0:36.4;盐城地区为18.8: 46.7: 34.5。2007年,沿海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3亿元,增长27%。其中,连云港地区584.6亿元,增长37.9%;盐城地区694.2亿元,增长29.4%;南通地区为111.38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亿元,增长18.3%。其中,南通地区637.9亿元,增长18.6%;盐城地区351.8亿元,增长18.2%;连云港地区249.0亿元,同比增长17.7%。
3.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居民储蓄稳步增长。2007年,沿海经济带财力大幅增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543.8+0.9亿元,增长37.6%。其中,连云港地区48.8亿元,增长43.7%;南通地区1162亿元,增长36.7%;盐城地区54.5亿元,增长34.8%。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2007年末,沿海经济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1.5亿元,增长9.9%。其中,盐城地区895亿元,增长14.1%;连云港地区31.8亿元,增长1.3%;南通地区为1301亿元,增长6.8%。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4569元,比上年增加3003元。
4.对外贸易扩大,外国投资大幅增加。2007年,沿海经济带外贸依存度为34.9%;进出口总额6543.8+073亿美元,增长24.9%。其中,盐城地区为265438美元+0.1.8亿美元,增长30.2%;南通地区为11.942亿美元,增长25.6%;连云港地区3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出口11542万美元,增长26.2%。其中,盐城地区654.38+0.249亿美元,增长33.6%;连云港地区654.38+0.847亿美元,增长26.7%;南通地区达到84.47亿美元,增长25.0%。2007年,沿海经济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亿美元,增长32.2%。其中盐城地区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6%;连云港地区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5%;南通地区2419万美元,增长6.4%。
(二)与全省发展水平相比
1,发展水平仍低于全省。由于基础薄弱,2007年沿海经济带发展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数有差距。沿海经济区人口占全省的22.7%,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7.7%。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4.2%。经济密度比全省低1221万元/平方公里,人均GDP比全省低1271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全省低2.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6.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3.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3.3%。全省第三产业结构为6.7:55.9:37.4,沿海经济区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高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2.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比重低。
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19.5%;居民储蓄余额占全省的19.3%;省内主要指标比重低于人口和国土面积比重。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为全省的17.4%;进出口总额在全省主要指标中最低,仅为5%;其中出口仅占全省的5.7%。外贸依存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4.9个百分点。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沿海经济带的外向度明显低于全省,值得关注。
2.发展速度已经快于全省。2007年,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
沿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15.6%,比全省快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比全省快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8.1%,比全省快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6.3%,比全省快0.4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总量增长19.1%,比全省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比全省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48.9%,比全省快12.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6%,比全省快2.5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9.9%,比全省快3.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0%,比全省快5.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3%,与全省持平。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2.2%,比全省快6.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4.9%,比全省快65438±0.8个百分点;出口增长26.2%,比全省慢0.8个百分点。
(3)回顾过去三年的发展趋势
2005年至2007年,沿海经济带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了总量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
1,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7年,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20亿元,是2004年的1.6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5.6%。第一产业增加值从三年前的374.6亿元增长到45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1033亿元增加到188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755.4亿元增加到6543.8+027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70元,比2004年增加7927元。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275万元,比2004年增加430万元。沿海经济区工业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工业增加值总量从三年前的944.3亿元增加到6543.8+0.6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比2004年提高了65438±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三年前的655.7亿元增长到6543.8+0443.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0.2%,比2004年提高2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由三年前的6543.8+08.88亿元增加到524.38+0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消费与投资关系趋于改善。三年来,沿海经济带三次产业总体呈现“稳、促、活”的良好态势,农业比重下降,非农比重上升。2007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2.7: 52.1: 35.2。与2004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沿海经济区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努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相继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三年前的1077.9亿元增加到2392.4亿元,增长了1.22倍。三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76654.38+0亿元。消费零售市场越来越活跃。市场流通领域明显集中在商贸中心、新型流通业态、流通骨干企业三个方面。一批国内知名贸易企业加入当地市场,市场建设格局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2007年,沿海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8亿元,在2004年68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79.9%,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强。
3.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增加。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不断取得突破。沿海经济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三年前的92亿元增加到21.94亿元,增长了1.39倍。财力大大增强,形成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一般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比2004年提高2.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量”的满足明显转向了“质”的提升,向“全面小康”过渡。2007年末,沿海经济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1.48亿元,是2004年的1.67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4569元,比2004年增加5765元。
4.地方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入推进。这一时期是加入WTO的过渡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沿海经济带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提高。2007年进出口总额为1,736,5438+0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91.5%。其中,出口11540万美元,增长1.13倍。外贸依存度为34.9%,比2004年提高了65438±0.4个百分点。三年来,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7年,沿海经济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2亿美元,是2004年6543.8亿美元+3.7亿美元的2.79倍。三年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7.9亿美元。
二、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底子薄、起步晚的制约,江苏沿海经济带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差距大。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追赶发达地区步伐加快,目前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相当于全国的112%。但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滞后,海洋经济规模小。与沿海其他省份甚至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依然明显。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的62.2%,与江苏的经济强省地位不相称。南通和连云港在全国首批15沿海开放城市中经济发展排名靠后,大致排在第9位和14位。
和全省一样,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也不均衡,从南到北梯度差距较大。人均GDP南通30245元,盐城17930元,连云港12795元。南部县经济比较发达,通州和海门的GDP都超过300亿元。北方县域经济相对落后,三县GDP不到6543.8+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县与最低的县相比,相差0.9倍。南方部分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北方则有省级扶贫县。
(二)长期投资不足
多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投资规模较小,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近年来投资增长较快,但仍属于经济疲软基础上的补充性增长,是为了填补投资长期不足的债务,所以投资的作用主要是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更多,投资回报周期更长,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没有得到更多体现。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江苏沿海地区投资能力有限,吸引外资功能较弱,难以适应开放、开发、发展的要求。
发展水平低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海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基础薄弱,二三产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在海洋产业内部,基本依靠传统的水产养殖和滩涂开发,技术水平低,生产工具落后,深加工比例低。海洋经济发展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型渔业比重较大,油气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不发达,海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开放意识不足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内陆化倾向明显,没有开放积累。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历史上从未将其视为海上枢纽,也很少见到从海上贸易到海外谋生的事情。是中国沿海对外交流最少的地区之一。江苏沿海经济更偏内陆,未能利用海洋形成经济文化联系。相反,海洋成了隔断,阻碍了与先进生产力的融合。虽然地处沿海,但与全省数据差距最大的其实是外向指数,对外开放并没有成为江苏沿海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落后的海洋科学和教育
以南通为首的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教育和科技水平尚可,但海洋科技教育非常不足,海洋经济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教育有待加强。海洋人才匮乏,科技实力薄弱,专门从事海洋教学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几乎没有。海洋经济发展缺乏科技支撑,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亟待提高。不仅缺乏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总量大的项目,而且缺乏长远的重大海洋科技成果。
(6)城市化水平低
江苏沿海三个地级市都是中小城市,市区普遍较小。成立仅25年的盐城,经过近两年的区划调整,城市人口为654.38+0.6万。南通和连云港不仅人口不超过1万,而且在全省十三个地市中排名倒数三。2007年,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约为45%,低于全省水平约8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削弱了城市群的功能,使要素缺乏吸引力,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沿海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发挥区位优势,立足丰富的海洋资源,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尽快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经济实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抓住发展机遇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是实现快速崛起的现实途径。沿海经济带应抓住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实施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挥自身地缘优势,紧密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积极参与推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融入经济一体化总体格局。努力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中国经济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抓住苏通大桥建成通车的机遇。江苏沿海地区有连云港、南通港,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各县也有小港口,构筑了更加便捷的海上通道,海上运输发展前景广阔。新长铁路、苏北铁路的建成,加上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干线东陇海段,为这一地区构建了便捷的铁路交通网络;随着童眼、盐连等高速公路的开通,沿海高速公路网逐渐形成;通榆河工程的建成,不仅为沿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淡水资源,而且成为沿海内河航道。空中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尤其是苏通大桥即将建成运营,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将凸显,与上海、苏南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将显著拓展,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和扩散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二)充分利用优势
1,战略要地。从世界范围来看,江苏沿海经济带处于正在崛起的环太平洋经济圈,是东北亚经济圈和大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具有重要的国际开发价值。从中国来看,江苏沿海经济带南端与经济中心上海相连,延伸到长三角都市圈;北端面向山东半岛城市群,是连接长三角和渤海的中转站。江苏沿海经济带是三条一级发展轴的交汇点,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其南北两端分别与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相交,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苏来的角度看,培育沿海经济带唯一的纵向经济增长轴,可以使横向的“三沿”经济带有机衔接,既可以形成苏南苏北互动发展,又可以形成内陆和沿海一体化的经济循环和“三横一纵”的生产力布局。
2.丰富的海洋资源。江苏沿海资源优势突出,环境承载力强,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相对丰富,50多万公顷的沿海滩涂为地广人稀的江苏提供了重要的土地储备资源。沿海渔场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盛产各种鱼、虾、蟹、贝、藻,有大量品种可以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丰富,淡水供应相对稳定;风力发电潜力巨大,核电项目进展顺利;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低廉;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南黄海石油资源将促进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独特的滨海自然风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优势,是发展滨海旅游,尤其是生态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大量海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仍处于自然状态,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三)坚持科学发展
1,进一步提升沿海发展水平。江苏沿海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重点应由单纯依靠海洋滩涂资源的农业开发向以加快工业化为主导的综合开发转变,重点是以打造战略性经济增长极为突破口;要从传统发展向科技发展、生态发展转变,加快实现集约型增长和规模化经营;要从单一产品和企业的发展向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转变,提高发展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要从国内市场开发转向国际市场开发,走开放开发之路。
2.高起点选择规划主导产业。江苏沿海经济带作为省内由高到低连接三大横向产业带的纵向纽带,应实施反梯度转移战略,提升主导产业定位水平。主导产业的选择不必完全遵循从低到高的排序原则。在稳定海洋渔业、盐业、滩涂种植、海洋运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现代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能源利用、深海采矿、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3.着力引进和培育重点大项目。江苏沿海经济带要重点抓好促进和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大项目、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的落地。突出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培育海洋生物制药、造船、石化、钢铁等产业集群。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培育生物医药和化工原料产业集群。抓住船舶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深水港、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条件,推动国内外企业合作建设石化、钢铁项目。
4.加快建立港口物流中心。江苏深水港资源不如兄弟省份丰富,需要加大深水港开发力度,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畅通与省外相连的海陆空航线,扩大港口腹地。积极整合航运业,建设功能完善的港口体系,形成江苏海洋经济的大动脉。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在沿海城市建立现代物流园区和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培育专业物流市场,促进港口高效优质服务,提高货物配送能力。
5.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海洋发展。现代海洋开发是高科技产业。没有海洋高新技术,就没有现代海洋产业,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沿海经济带必须贯彻科技兴海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科技发展,振兴海洋经济。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部分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人才和项目引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应用,促进丰富的海洋资源向生产力转化。
6.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沿海开发主要是发展海洋经济,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不能有短期的功利行为,不能牺牲资源环境。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海洋管理法规,加大海洋资源管理力度,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角度出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平衡,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