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R&D机构,率先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实施企业R&D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投入,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健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机制。改进和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R&D人员薪酬与市场绩效挂钩机制,实现人才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
产业结构调整靠改革,进退并举。前进,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加快发展保险、商贸、科技等服务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搭建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撤退,要更加积极有序。坚持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项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增增量。今年将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箱等落后产能,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真正得到抑制,永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