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些关于神舟七号的信息?

1,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2日表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探月标志着中国卫星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深空探测新的历史阶段。他还透露,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已进入全船综合测试阶段,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据马兴瑞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创立50多年来,卫星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形成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用科学探测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等七大卫星系列,卫星总体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过去五年,中国在小卫星研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7年5月14日为尼日利亚发射的通信卫星,不仅实现了中国整星出口的突破,也是中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在轨交付方式向国际客户提供商业服务的实践。马兴瑞说,这颗卫星的研制、发射和使用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通信卫星的发展,也为中国航天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商业卫星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发射、卫星、地面设备等完整配套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为中国自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了新的空间。

中国将在2008年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宇航员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马兴瑞说,目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点已经攻克,全船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12结束前完成全箭组装。

截至目前,长征火箭已发射104次,成功率超过90%。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在天津奠基。马兴瑞说,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是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火箭,它的研制将推动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迈上新台阶,对中国未来30年至50年的航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新一代运载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预计到2008年底,将完成方案阶段,研制出工程初步样机。

马兴瑞表示,作为中国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飞船的核心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中,继续瞄准空间技术发展前沿,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专家访谈

据昨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北京电力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推迟到2008年。

黄春平表示,推迟发射计划“不是问题,而是工作周期的决定。”神舟七号火箭的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工作循环。首先,需要用单一样品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关键问题通过后,就要设置方案和原理考核,然后进入抽样阶段。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料、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之内。取样合格后,修改设计,做样品生产,进行产品实验,最后在工厂生产产品。此外,还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

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不同,神七火箭的研制重点是航天服和阀门制动。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压、阀门刹车、宇航服等方面适应突然出现的真空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据悉,“神舟七号”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宇航服内的压力低于正常值,可能会在人体组织内释放氮气,在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穿上航天服后,必须充分吸收气闸室内的氧气,协助工作的航天员返回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门,然后气闸室开始减压至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一致。这时,航天员就可以出舱了。完成出舱任务返回舱内时,需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压,然后给气闸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据专家介绍,神舟七号的太空行走需要航天员在地面做充分的实验和训练,而地面训练一般是在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中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一个大的测试室内。水池里放着飞船,利用水的浮力来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状态。然后航天员在水池中进行进出舱和出舱操作的训练。

专家说,“神舟七号”将具备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几个必要条件。首先,它将为航天员提供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性、保压、通风和调温等多种功能。宇航服的手套既密封又有弹性,头盔是透明密封的。其次,舱外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控制系统装有喷气装置,以便航天员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宇航服大概是65438美元+0.5万。第三,当然是要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目前神舟七号其他部件都差不多,只有航天服要攻关,航天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舟七号的进度。”黄春平补充道,“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环境,神七航天服在气密性、通讯、排泄、通信、电源、活动关节等方面都比神六有了很大改进。

“神舟五号”的时候,中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一个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只呆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关着的。虽然“神六”在外形上与“神五”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程序。专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两位航天员活跃在‘一室一厅’。在神舟七号上,航天员不仅要在“一室一厅”内活动,还要走出“客厅”,走出轨道舱侧面的窗户。

据介绍,“神七”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舱外设备、结构气密性等要求更高,因此“神七”在外形上将与“神六”有明显区别,相关系统也将有所改变,尤其是轨道舱。

通常情况下,飞船发射到太空后,航天员在出舱前会在气闸室做2-3个小时的适应性准备。他们将穿着舱外航天服,背着背包,在气闸舱中携带物资。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体积巨大,在地面上的重量达到125 kg,根本不像在地面上戴帽子那么轻松。它只能在其他宇航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上至少会有两名航天员,这样就可以互相配合了。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不确定。估计一个人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名出舱行走,一名在轨道舱会合,一名留在返回舱。舱外活动将包括行走、操作、拧螺丝等安装设备,为将来建立空间站做准备。

系列消息

专家说,神舟七号女航天员肯定不会上天。

时代商业新闻:

今年65438+2月,“2005时代商报北方书城白领读书月”正式成立。从月初开始,就有名人和著名艺术家。

邀请赖申面对读者。早上6:5438+00,这项活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中国航天专家王清任。当天,他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并透露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研制现状。

“神七”要组团出行。

从神五到神六有了一个飞跃,就是从一个人上太空到两个人起飞,从一日游到五日游。这样的飞跃让人不禁要问:神舟七号会有多少人上太空?会变成什么样的模式?对于这个问题,王清任告诉记者:“对于神七,我们可能会派一个团队去度假,但是不管几天几个人,最重要的是完成一个人类出舱的任务,也就是说神七的人要出舱,上太空。”

对于具体难度,王清任说:“做到这一点难度极大,要解决的技术关键是把航天员的衣服变成‘卫星’。”对此,王清任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航天员在太空舱里,生存的一切条件都是完备的,但是出了太空舱,这些条件都没有了,太空中的辐射极其强烈,这是人类无法承受的,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项目是一个里程碑,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

女性“飞翔”尚需时日

神六之后,媒体的热点话题之一一直是神七会有女航天员,但王清任明确告诉记者,神七不会有女航天员。王清任老师解释说:“对航天员的要求相当高,不仅仅是开飞船那么简单,还有心理、经验、应变等很多其他要求,而且这些要求都极高。我们现在确实招收了一批女航天员,但她们现在只是在飞行大队学习,连模拟飞行都没做过,更别说真正的飞行了,所以这样一批女航天员要成为像杨利伟、聂海胜、费龙军那样的航天员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来说,大部分都会成为航天领域的专家。”

“神七”的成本比“神六”低

许多人关心神舟六号的成功。花了多少钱?对此,王清任透露,“神六总造价9亿元,其中神六航天服造价300万元。”王清任说,中国肯定是在用有限的投资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更多世界公认的成绩。”

关于“神七”的成本,王清任向记者透露,“神七”的成本应该比“神六”少。因为我们“神舟”系列航天技术的主要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神舟七号”是在现有基础上研制的,成本相应会少很多。"

就在一个月前,第一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的电视剧《神舟》在全国播出,但是看了这部电视剧的专家们却有点无奈。王清任说,“我们几个同事一起看的,我们看完都笑了,因为里面的错误真的让我们很无奈,我们只有苦笑。就拿最简单的错误来说吧。就像里面的一个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前者指的是飞机,后者应该是我们所说的“航天飞船”,也就是现在大众所说的“神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航空业,很多时候我感觉中国人做事往往都是匆匆忙忙的。很多人看神舟电视剧喜欢偶像化,但是很快就会降温。这也是一个舆论导向问题。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冷静看待我们的航天事业。”

发射时间

◇发布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07-22:27上线。精确到分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指挥部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于9月25日至30日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船于9月7日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位发言人说,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状态。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舱外航天服、伴飞卫星等产品已完成发射场区主要测试工作,发射场、TT&C通信、着陆场等地面测试系统基本完成任务实施准备。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发射场进行了人、船、箭联合演练,操作技能熟练,身心状态良好。

神舟七号飞船加注推进剂后,将与火箭对接,垂直运送到发射工位,进行最后的状态检查和确认。任务指挥部决定加注火箭推进剂后,择机发射飞船。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计划在发射后的第二天16:30进行。

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8米每秒,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地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舰箭发射地3公里至18公里空域最大风速小于70米每秒,发射前后9小时不应有雷电。

神舟七号的首选发射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6月5438+01号告诉相关媒体,“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首选发射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点左右。

神五、神六、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都在10的中后期,神七的发射将提前到本月底。据专家介绍,9月和10月适合发射窗口较多,但由于神舟七号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起飞时太阳的角度更适合航天员出舱活动,可以使飞船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太阳,保证航天员出舱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地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舰箭发射地3公里至18公里空域最大风速小于70米每秒,发射前后9小时不应有雷电。

黄春平说,能否如期发射,主要看当时发射场的天气。小雨和气温一般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可能会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了火箭的承受能力,可能会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透露,航天员的太空行走将在飞船进入轨道,绕地球飞行5圈以上后进行。

“神五”、“神六”发射入轨后,无法在太空中拍摄飞船外部的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舟七号”在释放伴随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短板。据专家介绍,小卫星能够近距离绕飞,是因为小卫星上装有CCD立体相机,可以提供航天器在轨的第一张三维外景照片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实时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表示,国际上,无论是白天发射还是夜间发射,两种情况都存在。

“神舟七号”宇航员

神舟七号飞船将于9月25日发射,三名选定的宇航员已经确定。据报道,两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是最有可能进行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的人。

神舟七号飞船的三名入选航天员包括入选神五和神六的翟志刚,以及同样入选神六的两名队友刘伯明和景海鹏。

其中翟志刚最有可能执行出舱任务,刘伯明是首选。今年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翔县人。1985加入空军,安全飞行记录超过1000小时。

据了解,神舟七号将于本月25日晚8点至9点发射。26日和27日下午到晚上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届时两名航天员将进入轨道舱。因为宇航服很重,造价超过1亿元,只能在另一个人的帮助下穿上。这次太空行走大约需要40分钟。宇航员将与两条救生索相连。宇航服是在俄罗斯宇航服的基础上研制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设备。航天员出舱后,会有一个小卫星,上面有摄像镜头,会直播太空行走。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将是中国航天科技的突破。发射后大约68小时,所有的实验都将完成。28日下午,飞船将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即将发射,最后一次火箭和遥测系统测试已经完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外的安保级别全面升级,附近的军用机场也加强了安保。雷达和各种探测仪器已经投入运行,地面和上空也做了各种部署。

雷达不断探测,天上地下全面设防。这个军用机场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100公里,是通往发射中心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射中心外的又一层防护网,确保了神舟七号发射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在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最后两次发射中,国家领导人从北京到酒泉发射中心观看了发射过程。都是先到军用机场,然后转到发射中心。从发射中心到军用机场的范围已经完全被列为军事禁区,太空之路完全被封锁。这个区域不允许任何人停留,更禁止拍摄。神五、神六、神七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但每次都明显加强了安保。通往航天城的检查站从过去的一两个增加到三四个。每天,检查站都有武警和人民解放军把守。所有从太空路前往发射中心的车辆都必须有通行证才能放行,所有司机和乘客都必须登记证件。

最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会飞,翟志刚有望太空行走。首选是刘伯明。

查看详细信息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