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产业结构及增长潜力分析

2019年,线下付费收入在终身教育行业规模中仍占较大比重,近64.3%;相比上一年,线上付费收入增长了近三个百分点。

未来五年,随着在线通识教育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对传统技能培训行业变革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加上本次疫情的长期影响,在线付费收入规模将继续以25.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行业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至465,438+0%。

2019年,技能培训玩家占终身教育行业收入比重最大,占比近82.8%。但与2014相比,这主要是因为拥有可观流量、技术、资金等资源的独立、跨界的通识教育玩家涌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扩张,挤压了技能培训玩家的市场份额。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识教育玩家在继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展开了线下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教育行业的业态变革,未来五年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9%。

到2023年,包括用户付费、广告、电商在内的学习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元,行业占比也将超过25%。技能培训玩家也将探索通识教育业务与主营业务的结合,放大核心教学优势,深耕垂直领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到2023年,其规模将超过654.38+065.438+0000亿元,约占行业的74.5%。

就在线服务而言,便捷多样的学习场景促进了在线付费用户的稳定增长。此外,本次疫情对促进各年龄段网民在线学习习惯形成的长期影响也将逐渐显现。未来,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和用户在线学习付费率的进一步提高,到2023年,终身教育在线付费用户将超过6543.8+0.5亿。

相对而言,线下付费用户的渗透是一个更加长期稳定的过程。其中,2019年,受通识教育服务商推动线下市场集中布局的影响,线下付费用户增速反向加速。未来五年,随着线下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下沉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线下付费用户规模将保持3.5%的复合增长率。

好的平台力求“内外兼修”,建立心理可执行路径,渗透兴趣圈,深度连接用户,吸引培养头部讲师,完善课程内容和服务,实现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软连接”和“硬实力”缺一不可。

1,心理可执行路径建立

1)为用户定义了明确的需求起点和目标终点;

2)基于知识或经验,为用户规划专属的学习路径。

2.利益圈渗透

1)产品或服务在相应用户圈的渗透率;

2)圈子口碑和传播;

3)圈子资源的对接能力,比如投融资。

3.深度用户连接

1)用户数;

2)用户的付费意愿和能力;

3)用户活跃度和内容生产能力;

4)用户的社会影响力。

4.首席讲师的吸引与培养

1)首席讲师人数及合作(独家/首发等。);

2)首席讲师的培训机制和资源支持;

3)各级讲师的内容生产能力。

5.课程内容和服务都很完美。

1)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2)内容专业,简单易学;

3)产品系统化、丰富化、服务完善化。

6.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

1)数据维度和数据量;

2)创新技术研究(如自适应学习);

3)创新技术的应用(如引导课程主题)。

7.品牌信用与口碑塑造

1)企业定位;

2)品牌印象和品牌联想;

3)品牌信用和用户口碑;

3)积极的教育成果。

以上七项是国家终身教育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目前,品牌信用是头部平台的核心竞争壁垒。未来,率先完成课程完整性建设的平台将赢得更大的规模化扩张机会。

刚刚梳理了终身教育行业的格局,那么终身教育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如何?

增长潜力点1:教育场景下的技术变革

新技术不断诞生,不断渗透教育行业。它们一方面会为B端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工具,另一方面会促进C端的内容获取和知识结构建立的效率。

(1)关注B端。典型技术中,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识别音视频课程内容,生成文稿或定位内容,知识点串联技术可以拆解并自动连接知识点。

此外,从教育赛道向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短视频等专业音视频行业看齐的“水印”溯源技术,可以基于音频的主要特征编写音频水印,并通过算法实时更新。

——以上技术都在不同维度上促进了B端生产环节的效率提升。

(2)聚焦C端,在典型技术中,自适应学习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即时学习情况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优先级,用户关联技术可以基于用户的行为和标签建立相似人和相似学习偏好的关联,推荐算法技术可以基于用户的个体知识结构和学习情况定制符合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计划。

——以上技术都有助于C端的精细化学习服务。

虽然教育场景的前沿技术创新仍存在困难,部分技术仍处于应用初期,但其微小的突破将极大地推动终身教育产业的不断演进,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整体发展。

增长潜力点二:尊重市场的下沉

以通识教育领域为例:根据工具服务商小E通的数据,从17Q1到18Q3,三四线城市的通识教育用户占比不断上升,三线城市的通识教育服务商占比也略有上升,分别达到57.8%和19.6%。

目前各平台主要通过媒体号、沙龙/社区、代理商/城市据点、实体店等方式进行区域下沉,开拓新的教育场景和用户资源。

对于下沉用户来说,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和配套课程服务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普及,终身教育的普及程度将得到显著提升。

增长潜力点三:协同作战的价值释放

经过打磨和实践,终身教育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结构化的、重新交付的多元化商业形态,其产业价值将在与传统行业和个人用户的合作中得到进一步挖掘和体现。

(1)教育:到校出版社。

受限于一般产品的形式和篇幅,讲师只能输出自己擅长的个别领域的精华内容,专业化教学特色突出,部分优质内容逐渐被收录为学校教材。未来将在校内外构建大规模的教学内容共享路径,实现教育资源正反双向共享。

(2)培训:为企业制定培训计划。

平台基于企业的具体培训需求,尝试通过灵活拆解的方式,为终身教育课程打造定制化的教学服务包。未来将建立系统化、模块化的定制流程,帮助企业释放生产力。

3)出版:成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

平台方通过线上内容的市场先验和微调迭代,向出版社输出测试内容,成为其重要合作伙伴。未来,通过建立生产单位更小、时间成本更低的市场验证流程,出版业的生产逻辑将进一步转变,产业效率将不断提高。

4)用户:输出多场景教育服务。

软硬件设备对用户多样化生活场景的不断渗透,将进一步提升终身教育的市场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