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象。目前,全球化有多种定义。总的来说,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生活在全球范围的基础上发展,全球意识的兴起。各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相互依存。全球化也可以解释为对世界的压缩,对世界整体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扩大,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和文化学科的关注,并相继引起研究热潮。对“全球化”的看法是好是坏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全球化的另一种解读:黄树栋在《选择与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机》中写道:随着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成为世界新的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平等和正义”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什么新殖民主义,什么南北谈判等等,都让位于全球化和国家间的自由竞争。一个国家贫穷的原因不再是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或现实中的不平等关系,也不再是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自己成了他们落后的唯一原因。解决现实世界诸多不公的方法不再是调整国际秩序,而是全球化。对正义的需求被推到了世界问题的背后,一种新的理论和信仰开始兴起。这是一种基于弱肉强食原则的信仰。从表面上看,这种信念主张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无论贫富,都必须自助自救。实际上,这种信仰主张强者与弱者之间的“自由竞争”,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自由竞争”,强国与弱国之间的“自由竞争”。这种信仰表面上给了强者和弱者同样的自由,但在这种“自由”的面纱下,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是强者对弱者的掠夺。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是否比美国时代更糟糕?如果说麦当劳和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的话,上个世纪中餐厅登陆全球,现在的知名度远没有美式快餐那么高。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夸大了。目前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快速进步造成的,交通技术并没有很大的进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船舶、铁路、汽车、飞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国际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那时候移民容易,移民管理不严格,护照可有可无。就是那个时候,美国开始到处是移民,也就是那个时候,中国人开始穿西式的衣服,改用西式的笔墨,扛枪,住洋房,用洋火柴,做洋钉,去南亚,去西方,去东方。就算是资本流动,恐怕也未必能远离旧时代。100年前,中国很多人在外国人开的银行存钱、取钱、借钱。当时,货币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资本输出被列宁视为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说,今天的全球化反映在“金融资本”以惊人的规模流动。每天有超过654.38万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赌博和投机,全球“热钱”每年高达400万亿美元。但这意味着什么呢?今天的国际贸易额只有8万亿美元。国际金融赌博会影响全球每个角落的生活吗?资本是经济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和生产资料组合的效率。然而,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了多大的效率?全球化的支柱是工商资本,而不是“赌博资本”。电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以上任何一种通讯技术的进步,意义可能都不会比互联网小。所以,过去精神产品的全球化不亚于今天,精神产品的多样化不亚于今天。否则,民主思想,* * *生产者的思想,甚至其他各种意识形态,怎么会在19和20世纪的世界范围内传播呢?除了庞大的“金融资本”,据说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在互联网的繁荣和普及上。互联网使信息传递快捷方便。但有信息显然不等于有知识,信息的增加不一定增加思想的多样性。今天美国人的观念不比越战,也不比印度。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概念并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更多样化。和今天的大学相比,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不是思想多元化多了吗?当然,现在中国人的概念比20年前更加多元化,但这不是互联网的结果。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持续了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恢复的国际交往显得突然而新奇。我不是历史学家,但如果一个历史学家告诉我,在上个世纪和上个世纪初,人、物、资本、精神的国际交流比今天更高,我也不会惊讶。当然,我并不是说未来的全球化不会超越过去的全球化。全球化带来了什么?无论我们是否处于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进程中,过去的经验都是有启发性的。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为四类:道德问题;收入问题;趋同与趋异;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全球化的以下四个特征与这四个问题相对应。1.没有法治和道德的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律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但国际市场化不是在法治下进行的,不可能“成熟”。只要没有世界政府,国际市场的所谓法治根本不可能。当立法、司法、执法都是一家的时候,只有理想主义者期待公平,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没有法治的全球政府,所谓的“全球治理”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正义的治理。2.不可预测的国家利润和损失的全球化。很难抽象地谈论在全球化中获得或失去的条件。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可能受益,都有可能受害。传统中国被全球化打败,但也从全球化中迅速崛起。大英帝国在全球化中崛起,也在全球化中衰落。目前,尽管美国一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它却倾向于对全球化漠不关心,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了代价。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全球化造成的“趋同”是表面的,但全球化造成的“分化”是深刻的。追求差异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革,刺激各种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着社会群体、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激烈冲突。过去,全球化带来了繁荣与进步,带来了大革命、内战和“世界大战”。4.促进民族主义和国界的全球化。毫无疑问,现代的各种国际主义都源于全球化。但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护照和海关,人员交流的壁垒,“神圣”的国界,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的国防。在过去的全球化中,民族主义尤其是民族主义取得了胜利,而不是国际主义。今天,我们看到“欧洲合众国”理论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建立和欧洲防务的统一。是什么刺激了这种新的“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个还在说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边境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能说全球化摧毁了国界?曾几何时,为全民欢乐而设立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实际上成了民族的竞技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民族国家内部竞争的资本。结论为了“经济利益”,人们从广阔、分散、自给自足的农村进入城市。他们比邻而居,相依为命,但只有斤斤计较,互相竞争,互相争斗,才能生存。城里人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每个人骨子里都在寻找不一样的东西。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在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残酷的市场竞争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了缺乏道德和正义的人。他们崇拜资本带来的一切“文明”,或者说他们根本就崇拜资本本身。人们自然忘记了阿富汗穷人的生活和世贸中心的穷人是平等的。他们会为纽约2000多个“文明”的生命点上蜡烛,却绝不会想到为阿富汗4000多个“野蛮”的受害者烧香。人类可以公开宣称自私和弱肉强食是他们的天性,可以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样的人类不得不用钢铁防盗门代替分隔家庭的栅栏,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代替调解邻里纠纷的长辈。当贫穷而辽阔的地球村变成了繁荣而狭小的地球村,各自的“国家利益”自然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武力自然成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被用来区分一系列趋势,其中许多趋势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其中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标准数量的增加,如版权法,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份额的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更多的国际文化影响。比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输出,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使得* * *所享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电话等技术不断增长。包括许多非法移民在内的移民的增长被各种支持全球化的组织视为积极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全球化是由政府和其他方面积极推动的。例如,有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使得自由贸易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有效,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关贸总协定等许多国际组织,国际贸易的壁垒已经大大降低。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演变而来:升级自由贸易商品:降低或取消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减少关税资金:减少或取消资本管制(资本管制会影响贸易发展),减少和取消对当地产业的补贴(实现公平贸易),保护知识产权。协调各国之间的知识产权法律(通常会增加更多限制),跨境承认知识产权限制(比如在中国获得的专利可以在美国得到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