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鑫的主要成就

龙芯1号和2号处理器(主要结构设计者之一)

龙芯2号结构模拟器sim-godson

支持检查点* * *的软件享受存储系统JIACKPT。

支持64位处理器的佳佳64

KJIAJIA,Linux内核中的软件DSM系统,在中科院计算所,张福鑫博士是龙芯1,龙芯2,龙芯2,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的核心研究骨干。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的全定制与系统集成(2002AA110010)”、“龙芯2号增强处理器芯片设计(2005A A110065438)”和“中法合作。他的工作为龙芯2号的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和优化做出了关键贡献,使龙芯2号的性能提高了30%以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6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

张福鑫凭借在R&D的优异表现,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刘永玲奖学金特别奖。博士毕业仅半年就被聘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龙芯1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高性能通用CPU的突破,龙芯R&D团队获得了200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由于张福鑫同志的突出贡献,他成为获奖团队中唯一的学生。龙芯2E于2006年9月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鉴定,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亲自参加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龙芯2E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在单处理器设计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通用CPU开发领先水平。

通用CPU是计算机系统和各类电子设备的核心,其设计制造是技术实力的象征。龙芯处理器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高性能通用CPU的核心技术,我国信息产业有了腾飞的基础,信息安全有了基本保障。

进入龙芯产业化基地后,作为江苏梦兰集团从中科院计算所引进的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带领一支龙芯核心团队在江苏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R&D中心从事国产自主龙芯CPU的产业化工作,下大力气打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龙芯的战略作用和张福鑫创新创业团队的进取精神,使得龙芯产业化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江苏省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其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先后承担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BA2004029)、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项目(发改办高新[2005]2139号)、国家863重点项目(2006AA010201)、2008年。

作为技术支柱,张福鑫博士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产品的各项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生产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国内领先、科技含量高的高科技产品,包括龙芯集成计算机、龙芯便携式计算机、龙芯微型计算机、龙芯税控SoC芯片/税控器、龙芯平台基础软件等。

其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使龙芯产业化基地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包括4名博士、20多名硕士在内的200多名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体系建设方面,规范了R&D和生产流程,使公司顺利通过新版ISO9001:2008认证;在营销方面,龙芯低价电脑的大规模推广得到了国家和江苏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常熟市政府首次采购10000台龙芯计算机,江苏省政府首次采购150000台龙芯计算机。同年,国务院9号文件将该产品推广应用15万套列为“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张福鑫博士为龙芯产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付出了心血,为加快江苏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建设创新型江苏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已先后获得“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双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1.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2003年获得计算研究所所长优秀奖学金。

3.2004年获得计算所所长奖学金特等奖。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刘永玲奖学金特别奖。

5.2005年被评为常熟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6.2007年获“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