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刚刚获批,广东自贸区又来了。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区?在中国改革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克宁对自由贸易区的定义是:所谓自由贸易区,并不是指在国内城市划出一块土地,建立一个有特殊经贸政策的园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或保税区。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大部分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自由贸易区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特殊功能区。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备自由港的大部分特征外,还可以吸引外资办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型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促进区内经济的全面、全方位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性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动的扭曲和避税。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先将货物运入一体化组织中关税或贸易壁垒较低的成员国,再将货物转移到贸易壁垒较高的成员国。为了避免这种商品流动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制定了“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原产地产品”才能享受成员国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

自由贸易区是从自由港发展而来的,通常位于港区或毗邻港口的区域,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有92个外贸区。早在50年代初,美国就明确提出可以在自贸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种形式,将其建成特殊工业区,并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向高科技、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了“技术型自由贸易区”。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非常迅速,其数量在全球已达数十个,覆盖各大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为典型,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欧自由贸易区、EU-拉美自由贸易区等等。总的来说,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来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目前,亚洲除中日韩外,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几乎都加入了自由贸易区,有的还是几个自由贸易区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