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日本经济受到海啸和核辐射灾难的重创,随后欧盟深陷债务危机,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进入萧条和衰退状态。
同时,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出口持续下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但是,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面临的挑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就国内而言,首先,它拥有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物质基础。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564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
其次,它包含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和人力资源潜力。
中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每年有超过1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镇,不仅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输送了大量劳动力资源,也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能量。
以消费需求为例,预计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从2010年的15万亿元以上增长到32万亿元,约合5万亿美元,国内市场将跻身世界前列。
三是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R&D人员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一些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居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批在农业和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蔓延,导致全球治理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大国基础实力和相对地位进一步变化,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主动塑造外部环境的机会大大增加,进入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根据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中国进口规模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不仅将为我们继续获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有利条件,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发展趋势,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加强战略谋划,坚决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和深化改革措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
要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加快法治化、服务型建设,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增强开放中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动力,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风景长宜虚怀若谷。
站在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努力把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正变成实现21世纪第二个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黄金发展期”,走向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