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知识产权宣传
一粒小小的小麦,转化了10个品类500多种产品,成为业内最长的小麦加工产业链。
一粒小麦的“七十二变”,蕴含着耕耘者的雄心,呼应着国家的需求,让幕后推丰粮的企业家们乐此不疲。
中宇食品副总经理王涛表示,要深挖主业,延伸链条,做强品牌,为传统小麦的现代应用探索滨州路径,提供中宇方案。
小麦产业馆的显示屏上,一张产业链闭环图正在诠释王涛的话。
养殖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作为国内少有的具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中宇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同时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育种,开发出适合黄河三角洲种植和企业加工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硕果累累的标志性场景出现在两年前。当年5月,“豫天麦119”通过了国家和山东省的双重审定,使中宇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高端育种起步,用了17年的时间,打造了包括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猪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在内的全麦产业链。
通过这个链条,中宇食品“吃掉、榨干每一粒小麦”,并贴上“零污染”、“零排放”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中宇独有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这是其“订单农业”的关键部分。
目前,这里的订单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获、统一加价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获、加价10%”的“三免一加”优惠政策,35万农民年增收5.66。
在麦产业馆的产品展厅里,多款产品正见证着这家企业的长期努力。
王涛说,初加工只提取了小麦30%最好的部分,生产出各种高档功能性专用面粉。二级粉和中粉进入深加工,开发了蛋白粉、专用食用酒精、变性淀粉、胚芽油、麦胚多肽、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
小麦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废物”。怎么处理?
中宇以液体酒糟为主要原料,通过与新鲜玉米、麦麸科学配比,研制出纯粮液体饲料,全部用于养猪。这是公司延伸产业链的重要科技成果,使其在国内率先提出生猪养殖液体饲料和玉米种子保鲜技术。
然而,水产养殖产生的粪便进入大型沼气项目,用于沼气热电联产,将粪便转化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构建长产业链需要高科技支撑。
在中宇,小麦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小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是重要引擎。同时,他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粮食科学院等机构合作,不断加大功能食品研发和绿色循环发展的科研力度,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长期动力。
对于中宇人来说,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是重建,而是对历史现实的延续和再创造,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只有根植于自身区域特色资源的转型,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