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型产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以建设国家重要铝工业基地为基础的有色金属工业”和“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基础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资源型产业列为我省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大。因此,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确保我省的经济安全。

1.实施优势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矿业结构。

(1)保证老工业原料基地的稳定。

充分发挥石油、煤炭、黄金、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强支柱性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资产管理,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矿业结构。

(2)高度重视丰富矿产资源的短缺。

要制定限制省内外氧化铝厂收富拒贫的政策法规;实现贫富综合利用。加强铝土矿资源保护,整治私人铝土矿开采点,保护国家规划矿区,提高回采率。加强贫矿选矿技术研究和应用,走人工富矿之路;采取适当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快丰富铝土矿资源的地质勘查步伐。

(3)逐步调整各类煤矿的生产规模和结构,重点发展国有地方煤矿。

国有大型煤矿及其周边范围内的乡镇煤矿限期关闭,届时不再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通过“扶、改、整、并、提”,对乡镇煤矿进行清理整顿,并根据全省煤炭资源状况,对煤矿进行报废关闭,制定接替煤田地质勘探方案。

(4)加强石油、黄金、有色金属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普查找矿工作。

鼓励矿山企业探边摸底,实现均衡生产。鼓励投资银矿、优质非金属矿产等我省潜在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支持和引导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

(5)充分发挥我省资源潜在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国家级工业原材料基地。

A.国家支持与多渠道融资相结合,将信阳上天梯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原料及深加工产品生产、供应和出口基地;

B.逐步把南阳建成以“高铝三石”为主要原料的高档耐火原料基地;

C.开发利用丰富的不溶性钾肥资源,把我省建设成为绿色无污染的缓效钾肥生产和出口基地;

D.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新安-单县地区铝土矿资源,建设我省铝土矿初级市场;

E.建设以花岗岩为主的建材陶瓷产业基地。

2.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矿业布局。

(1)调节各种矿产的开采总量。

以便使采矿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鼓励开采市场紧缺的矿产资源,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矿产资源,保护开采我省支柱性、战略性和稀有矿产资源。实施集约矿产资源开发战略

根据资源特点,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化开采、集约利用”的原则,划定矿产资源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将钼、耐火粘土、高铝粘土、萤石、独山玉、虎眼石、致密玉作为重点保护限制开采品种,对开采总量、开采规模和开采水平进行宏观控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小矿联合,关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小矿。坚持规模化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尽快出台我省矿区最小开采规模。对于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规模明显不协调的矿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限期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对我省支柱性、战略性矿产设置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降低退出门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适度控制优质富矿和粗、原生矿产品出境。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适度控制优质富矿和粗、原生矿产品的出口;鼓励发展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产业。以能源、有色、非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煤炭、石油、盐化工、铝等深加工产业和各种金属加工制造业,以及高品质非金属矿物的超细粉碎、超细提纯、矿物改性和功能材料制备,提高矿业综合效益。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加大煤炭洗选力度,发展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等洁净煤产品,增加块煤产量;加强煤层气勘探,有效利用煤制气;进一步发展坑口大机组火电,推进煤电铝建材合资。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争取周口等相关凹陷盆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重要城市和豫东部署开展深度2000 m的地热勘探,提高地热利用水平。

(3)研究矿产勘查技术和方法,推动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河南省地质工作程度高,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大。应致力于贵金属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特别是金、铂、钯联合分析方法的突破。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地表和地下探测技术,分析测试实验新技术,综合信息提取技术等技术体系,结合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推动了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回收率。

采取自主开发、技术引进、产学研联合等多种形式,提高我省矿产资源采选冶水平。濮阳油田和河南油田应采用先进的“三采”技术,如大斜度定向井、热采吞吐和微凝胶驱油技术,将采收率提高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选矿冶金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利用我省中低品位矿石和难选矿石;加强矿山企业技术改造和更新步伐,如淘汰拜耳法中落后的溶出工艺,采用选矿拜耳法、高温强化溶出、石灰-拜耳法、串联法等新技术、新工艺,达到降耗增产的效果;重视金属和贵金属矿产中各种元素的综合回收,提高经济效益。

(5)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集中攻关煤炭清洁技术并及时推广应用;开始开发、引进和消化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技术和工艺,做好前期论证工作。依托我省在非金属开发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致力于非金属矿物制品深加工及精加工技术、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带动我省非金属加工业再上新台阶。

3.实施开放的资源利用战略,实施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1)充分利用两种资源,鼓励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稳定优质的矿产供应基地。

围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企业和地勘单位以独资或合作方式勘查开发我省丰富的铁矿、铜、铅、锌矿、金银矿、特富铝土矿、钾矿、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紧缺矿种,建立稳定优质的矿产供应基地。

(2)实行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对煤矿、铝土矿等我省支柱矿业,建立后备资源储备制度,规划一定数量的可替代矿区暂不开发。对于一些资源条件一般、国内消费量小、国际市场价格暂时较低的矿产,如钼矿、锑矿等,“十五”期间不再开发新的矿产地。矿石品位低、* * * *主要与矿石品位高有关,目前难以回收,如高镓、高锂的低品位铝粘土矿床,应封存到位。鼓励企业储备战略矿产品和国际市场价格暂时低迷的重要矿产品。

(3)统一矿业权资产监管,建立矿业良性循环体系。

从办理两证入手,统一矿业权资产监管,大力启动和启动矿业权市场。加强矿业权市场管理,促进矿业权市场流通,特别是探矿权的商业流通,营造矿业良性循环体系。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和执法检查,尽快实现全省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

(4)多渠道筹集勘探资金,增加资源后备储量。

积极申报国家地质调查项目,调整资源补偿费省级留成比例,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核定地质工作地质勘查资金最低限额,切实加大对我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投入。制定投资矿产资源勘查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和外商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改善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矿产勘查萎缩的局面,逐步形成宏观引导、政府多渠道投入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良性循环机制。重点加强铝土矿、金、银、铜、铅、锌等经济建设急需的部分重要非金属和深部地热资源的前期风险勘查和评价,增加资源后备储量。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

河南省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