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亚马逊上做跨境电商,商品排名不好。基本没有流量怎么办?
站内SEO是提高亚马逊流量最基本的方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基于SEO的其他推广渠道的效果。可以说SEO虽然是基础,但是极其重要。令人惊讶的是,事实上,在接触的所有卖家中,有99.9%的卖家并没有做站内SEO,或者说他们做的是完全错误的。
SEO做好之后,就比较简单了。你只需要在sellercentral或者vendorcentral中更新相应的信息就可以了。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SEO的效果以及如何衡量SEO的表现:
1.对于一个全新的账号来说,如果在产品上架之初就做好了SEO的工作,那么很快就会看到效果(一般在5-10个工作日内),因为初始账号没有夹杂更多的销售和评价数据,这是SEO的最佳时机。(有了销售和评价数据,SEO的效果往往会受到负面评分的影响。所以,现在是做商品初期SEO的最好时机。
2.对于已经卖出去的账号,因为各种商业行为的数据,SEO的效果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如果你的销量稳定,点评的差评不会突然增加,你的账号健康状况相对稳定,你没有做过任何可以给你带来惩罚的事情,那么SEO还是可以提高你的会话的。这里强调一下,为了获得更好的SEO效果和更好的销量,你有几个关键指标——亚马逊日常运营中需要时刻关注的关键指标数据(这里只列举了几个,当然还有其他指标需要关注,但可能没那么重要)。
订单-订单的数量。
顾客反馈——反馈是顾客购物后对整体购物体验的评价,后台会有具体的评分。分数太低会直接影响你的排名和销量。
点评——我们在点评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差评,也就是评分低于3.5星的点评。
帐户健康——健康是指您的帐户的日常健康状况。是对你的账号有没有被投诉,有没有违规记录等等的反应。如果你被投诉太多,或者恶意违反亚马逊的规则,这个分数会变低,影响你的流量和销量,甚至可能被关闭。
seller rating——这是对你作为卖家的所有服务指标打分后的综合得分,代表你对买家的服务质量。
投诉率——亚马逊在后台开通了卖家投诉功能,但最好不要频繁使用该功能。如果投诉太多,亚马逊会暂时认为卖家处于问题状态,直到投诉解决。这也是影响流量和销量的一个因素。所以,如果你的数据变得非常难看,那么你的销售就很难继续下去。这个时候你可以刷单来拯救你的账户,但是也需要把握好技巧和时机。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这一点。
实际流量提升方法二:产品广告优化
SEO重要的第二个原因反映在亚马逊独特的广告系统中。目前,亚马逊产品广告(手动广告、非自动广告)中推荐给你的关键词都是根据产品标题和搜索词进行分析和推荐的。换句话说,你的产品信息SEO的质量决定了你广告中关键词的质量和竞价关键词的价格,进而决定了这个广告能带来的流量和销量。(亚马逊的关键词数据对所有卖家来说都是一个黑匣子,因为亚马逊很清楚做电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严格控制销售渠道。(这和搜索引擎对关键词的开放程度完全不同)
在获得SEO信息后,如果你打算利用产品广告来提高你的产品的销量和会话,那么你需要做一些事情。
1.开一个产品广告账户。只要您是高级帐户,您就可以通过sellercentral中的广告选项轻松开设产品广告帐户。
2.开户后点击活动管理器,然后创建活动,填写自己的活动名称,一般用ASIN ID写(这个比较适合ASIN少的同学)。然后填写你的每日总出价,选择手动建立广告,而不是使用自动广告。自动广告的关键词调整和竞价调整是由一个算法自动维护的,更新很慢,不如人工调整准确。毕竟算法目前还无法判断关键词的相关性。
3.如果你的产品数量比较少(10以内),最好不要把同类产品放在同一个广告群中享受关键词。根据吴佳阳的测试,关键词广告的点击量小于独立广告群的总点击量。因此,每个产品最好使用独立的广告组。当然,如果你的产品比较多,就用上面提到的ASIN ID方法进行管理。当然,这只是根据目前行业得到的测试数据。你可以测试你自己的结果。如果你的结果正好和这个结果相反,那就相信自己的结果。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数据。如果产品很多,混淆广告组的名称会导致混乱。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弥补。通常只需要对每个广告群使用ASIN ID,然后联系ctrl+f的搜索功能就可以找到商品。当然,这只是根据目前行业得到的测试数据。你可以测试你自己的结果。如果你的结果正好和这个结果相反,那就相信自己的结果。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数据。如果你有很多产品,你应该按照campaign-ADS Group-Products Group的正常三层结构来设置你的账户。
4.活动建立后,点击继续下一步,填写您的广告群名称,在广告群中选择相应的产品,点击确定建立广告群,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系统根据我们的titlle和搜索词分析出的关键词。
你现在需要的是分清哪些关键词相关性较低,不要去竞价。(有同学反应,某ASIN SEO优化了标题等信息后,因为所有信息都发生了变化,广告中分析的关键词应该也有新的变化,但广告中的关键词没有变化,这是不正常的。经过测试,只需删除广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关键词。)对于相关性高的关键词,可以采取低竞价、持续测试、反复调价的策略。通常一个关键词的竞价可以从$ 0.1开始,慢慢增加,观察点击消费和流量的关系。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在流量和消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点。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通过关键词的不断调价,找到一个最优的ROI(投资回报率)。通常这种反复测试和调价的过程,在五个工作日后基本会达到一个理想点。
(与产品关联度太低、太宽泛的关键词往往会消耗你大量的预算,但不会产生销量。如果你发现你花了很多广告费但销售情况并不好,你需要重新审视你的广告关键词,看看是否有大量这样的宽泛词。至此,广告优化基本完成,但你最好每天关注广告数据,尤其是重大节日前,你的广告可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实际流量改善方法四:“刷单”
所谓的刷榜,无非就是找一些假买家帮你进行假购买,从而提高你的一些关键销售指标,比如点评、反馈、健康、评分等等。刷单肯定是违反亚马逊销售政策的。如果被抓,会关店,扣货,扣钱,甚至打官司。
这里还需要声明,作者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刷量”,鼓励大家通过发达的商品和细致的营销,快速打开市场,获取真实的销售数据。这
我就不详细写出来怎么“刷单”了,因为会给你错误的引导,但是如果非要刷单的话,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一边刷单,一边投诉,被投诉,被处罚。
2.新的ASIN法案的数量需要控制。
实际流量提升方法三:“跟卖”
“跟进”,中国发明的亚马逊专业营销术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至于几乎100%的卖家都对这个概念有错误的理解。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卖家对跟进的理解是,无论亚马逊上卖什么商品,都会找到相同的商品,作为要约出售。更有甚者,他们甚至把它们直接挂在别人的父Asin ID下作为子变种。那么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一开始钱赚的很快,销量也很好。但是经常一夜之间账号被封,产品被下架,所有商品和钱都被亚马逊没收。这种悲剧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呢?仅仅是简单地一起销售同一款热销产品就被禁止了?
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亚马逊的“达尔文”产品竞争机制说起。做亚马逊的人都知道,亚马逊并不是让每个卖家或者供应商自己建立详情页,而是根据商品本身来决定是否额外建立详情页。简单来说,亚马逊不允许同一件商品出现多个详情页,而是与不同卖家或供应商的同一件商品共享一个详情页。并通过根据商品的数据对卖家或供应商的购买箱进行计算和排序的方法,将产品的销售机会展现给客户。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网站上不会形成大量重复的产品和页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同一产品的不同卖家和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通过给予更多展示优质产品信息的机会,促进其他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的信息质量,从而保证“良币驱逐劣币”,让好的卖家或供应商卖得更好,而不守规则的卖家或供应商则有动力提高产品信息或被淘汰。
理解了这种“达尔文”逻辑后,我们会发现,正是这种有利于提高产品信息质量的达尔文体系,客观上导致了众多卖家或供应商并排报价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跟风”表面现象。但是,一个致力于升级和提高信息质量的“跟卖”系统,为什么会带来关店、扣产品、扣钱的后果?
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并列要约本身并没有带来什么不好的结果,但是违反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带来了刚才说的恶果!!!
产品达尔文体系本身只是一个平台,为水货提供了机会。但是国内的人在上传水货报价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底线的。他们看到别的公司卖的好,就直接抄一个一模一样的,直接去水货报价。这和卖仿卡有什么区别?!!
更明确的说,如果只是搭售优惠,不一定不好,但是如果侵犯了别人的品牌和专利,就会被亚马逊处罚甚至关闭!!!这里有三种情况可以更清楚地说明“搭配销售”的后果:
1.如果你“跟进”(跟进这个词从来没有被接受过,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我宁愿说“水货报价”),产品没有注册国际公认的品牌或商标,也没有申请任何美国和亚马逊认可的设计和功能方面的专利。那么,你捆绑报价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会导致任何处罚!!!
2.如果你的“后续”产品已经申请了国际认可的品牌或商标,而你的水货报价恰好侵犯了主产品的品牌,那么主产品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检测购买,或者直接诉诸法律手段删除你的上市,或者关闭你的店铺,查封你的商品,扣你的钱。当然,很多时候,品牌商是不会和小卖家打起来的,但这时候你的生死掌握在别人手里。此外,亚马逊将定期更新其品牌库,并定期删除和惩罚侵犯他人品牌的列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你生死的也是别人。
3.如果你“追随”的产品有国际公认的品牌和商标,还拥有产品上的各种专利,那么主产品的拥有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直接关闭你的店铺,扣你的货,收你的钱,甚至让你的公司破产!
至此,大家应该能明白,其实并不是“后续要约”(捆绑要约)会造成什么灾难,而是违反知识产权法及其相关法律会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
那么小卖家要想跟风怎么制定你的策略呢?一个很大的原则就是确保自己做的事情不违法!
1.搭售要约前,查询你要销售的产品的商标和品牌是否侵犯他人的品牌和商标。如果没有,可以“卖”。
2.搭售要约前,先查清楚自己要卖的产品是否侵犯了别人产品的专利。如果没有,可以卖掉。
那么很多人会说,卖是为了快速赚钱。你这么正式的做不是很慢吗?如果你这么想,我奉劝你,你不能用中国电商的思维去做亚马逊。亚马逊上的营销很弱,产品、品牌、服务才是做好亚马逊的核心。这是很多人死在沙滩上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你不想左,你一定会死。
但是,如果你坚持剑走偏锋,那就选择品牌影响力小、专利少的仍然炙手可热的产品去“追随”,只能说你死的几率更小更慢。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你今天不点100,明天就不成交!
必须声明,不提倡也不鼓励任何阅读本文的人从事侵犯他人品牌和知识产品的活动!一直主张亚马逊销售应该算是正规业务,管理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好。
只是从“卖”别人的角度,我说的是“如何”卖别人,那么从一个被卖的人的角度,如何才能防止被卖呢?
1.注册美国认可的品牌,最好直接在美国注册,或者注册马德里体系的商标。众所周知,亚马逊有品牌保护的功能。你必须在拥有美国认可的品牌后,申请亚马逊的品牌保护。如果你注册品牌保护后,有人恶意“销售”,你可以通过“试买”获取侵权证据,然后向亚马逊投诉,保护你的品牌。恶意“后续”产品将被删除或关闭处理。
2.防止恶意“跟风”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是专利。无论是你产品的设计特长,还是具有其他独特功能的专利,最好在产品正式上市前完成国际或美国专利的申请(当然这要看你的目标市场,国际专利受各个公认国家的保护,特定市场的专利受那个国家的保护)。如果你拥有某个产品的部分专利,当你发现有恶意“跟风”卖家时,可以通过你的代理律师以律师函的形式直接通知亚马逊和侵权卖家,要求亚马逊删除侵权产品。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要求关闭侵权卖家店铺。对于侵权的卖家,你可以要求他停止侵权,删除产品。如果他的侵权行为非常严重,你甚至可以诉诸法律将其告上法庭。这是防止你从入口就被恶意“跟踪”的根本方法。几乎1000%的国内卖家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尤其是没有用专利保护自己产品甚至商业模式的意识。其实这在国外只是基本的业务知识,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基础工作之一。其实申请一个国际专利并没有那么难。对于一些鼓励知识创新的城市,甚至提供高额补贴。据我们所知,在广东省注册一项国际专利的最低费用是5000元左右,而如果注册一项国际专利,广东省有关部门会奖励企业7000元左右。既能保护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又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实力,同时还能赚点小钱。为什么不呢?!这里我再多说几句。中国人习惯了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更习惯了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就传播什么。我想说的是,亚马逊是靠卖“仿制品”和大量配送商品的。你没有前途,只有死路一条。还是那句话,亚马逊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就是那六个字:“产品、品牌、服务。”
3.找一些有特色的产品或者一般的产品。所谓有特色的产品,可能是快消品以外的产品。比如我知道有些半工业产品在亚马逊上卖的很好,比如3D打印机。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比如老干妈,鸭脖等等。或者你可以找一些常见的产品来卖,这些产品通常品牌特色不是那么强,比如餐具,所以侵权的概率比较低。这些产品看似“冷门”,但往往卖得特别好。能把生意做好的人,都是善于动脑筋,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领域的人。不要只是在“红海”里等死,开动脑筋,也许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