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哪个国家的贸易更多?
2.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稳步增长,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近年来,中欧贸易稳步发展。欧盟对华出口主要是制成品。
3.中美之间的贸易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出口多种消费品以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从美国进口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农产品和服务,这也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日之间的贸易有地理上接近的优势。
4.中日贸易促进了两国产业的不断合作与进步,也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5.中国和东盟都有自己独特的、有竞争力的商品自由进入对方市场,满足了双方的需求。中韩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两国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十分广阔。近年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各自优势产业的强劲发展,显示出新兴经济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与阿拉伯国家的长期贸易进一步发展,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充分发挥了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互补优势,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7.中国高度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定。
中国与美、欧、日、英、俄等主要经济体建立并保持了高层经济对话机制。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东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江倡议等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边境经贸合作。
8.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与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谈判达成15个FTA或cepa,签署并实施10个FTA或cepa。有五个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中国提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与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安排(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省)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到7826亿美元,超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扩展数据继续发展。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环境的投入和消耗,科技、管理、创新投入不足,外贸发展与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R&D、设计、营销、服务等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不大;外贸发展对三次产业的贡献不够均衡;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还比较落后;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面对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出口行业传统低成本优势减弱等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外贸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2006-2010),中国政府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实施科技兴贸、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战略,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完善进出口企业融资和保险服务,促进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增强外贸综合竞争优势。
大多数进出口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出口贸易在危机后实现了快速恢复。
“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将努力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加工贸易增值链,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努力扩大新兴服务出口。财税、金融保险、外汇管理、通关、检验检疫、物流运输等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贸易投资便利化,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百度百科-中国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