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党组织的“属地管理”
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和新党章论述为具体要求,以凝聚力工程为主要抓手,全面完成基层党建主要任务,教育引导“两新”组织守法自律、规范运作,为加快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任务:继续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创新党的组织设置形式,强化政治功能,改进活动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重点加强社会组织分散党组织党建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要继续探索地方党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中“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工作,把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总体要求:有人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目标,做到网络覆盖、领导责任、党建工作、组织职能到位。
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研究和探索地方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地方企业党组织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实际调查和课题研究。要认真学习考察兄弟单位和外省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党建理论,增强工作经验。做到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清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道路的信念。
1,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地位。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坚持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2.充分认识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我们要科学认识新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依靠力量、根本力量、重要力量和统一对象有新的认识。要坚持阶级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统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
3.充分认识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地位。要实事求是、科学界定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要把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具体化,探索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和制度规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充分认识创建企业党建文化的现实意义。党建的文化理念要借鉴世界上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括世界各国执政党成败的历史经验和现代政党的文化理念,结合国情探索规律为我所用。当前,树立党建文化理念,最重要的是自觉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2)加强和完善地方企业党建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
根据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新经济组织快速成长的客观形势,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变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凝聚力工程的组织领导体系。
1.从区级层面,调整充实区综合经济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建议由区委组织部、区工商分局、区房产局、区总工会、区联社局、区工商联等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区综合经济党工委委员,根据工作需要增加1-2名区综合经济党工委专职干部,代表区委指导地方企业党建工作。考虑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化,建议将国企党建指导职能划归SASAC或区委组织部。
2.从街道层面看,要加强街道综合经济党委的工作力量,从各街道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调整工作机构。在“两新”组织数量较多的街道综合经济党委设立办公室,在街道编制内调整1-2专职党务工作者,招聘1-2兼职党建联络员,加强属地管理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街道综合经济党委成员应由分管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工商所、派出所、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以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3.从基层企业层面,根据外滩街道党工委经验,继续探索“三加一”体制模式,理顺属地管理企业党组织工作体制。辖区大型企业条件成熟的,街道综合经济党委直属成立独立党委(总支、支);有条件的地方,按行业设立基层党委(总支、支部);在专业市场和街道,有条件的要建立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此外,对个体工商户和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要建立联合总支或党支部。这种零碎工作与联合支部相结合的工作体制,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商业楼宇和专业市场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组织覆盖面。
1.再次进行调查,明确重点工作领域。
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商业楼和专业市场(街道)再次进行摸排,摸清企业分布、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登记注册、党员分布、党组织分布情况,绘制黄浦区商业楼和专业市场(街道)分布图。
根据不同商业楼宇和专业市场(街道)的重要程度和原有工作基础,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党建建设方案。对于在建或待建的新建筑,要提前做好准备,创造条件做好工作。
2、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要认真总结和学习各街道党委、综合经济党委、企业党组织的经验做法,推广金陵街道党委“六位一体”工作模式、南京街道党委“体内外”工作模式、老西门街道赛科拉房地产公司党支部“道德银行”、南京东路街道私营党支部“54321”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
3.加强联系,整合资源,形成党建合力。
各街道党工委要将社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延伸到商业楼宇和专业市场(街道),与物业管理部门党组织合作,与商业楼宇和专业市场(街道)的大型外企建立更加紧密的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联系。* * *随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推进。
(4)建立健全地方企业党建长效管理机制。
1,党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地方企业党建的人才保障机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实现长效管理和健康运行的关键因素。一是从各企业集团抽调一些思想敏锐、肯干、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到综合经济党(工)委进行系统的岗位轮换或工作调动,壮大地方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第二,对于重要的新经济组织,在企业主的支持下,上级党组织可以派党的干部。三是积极开展面向社会招聘专职党务干部和志愿者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是为了保证党务干部的稳定,让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岗位有足够的吸引力。招聘专职党务工作者,根据需要,可派往企业,也可担任党建联络员,还可在综合经济党(工)委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任职,以解决党建联络员多为退休人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第四,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权利保障机制。当党务工作者本身没有过错,调解无效时,企业上级党组织应保证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权利和人格尊严。
2、党的活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党的活动经费,区财政要将综合经济党工委、街道综合经济党委会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区委员会应全额返还当地企业党组织缴纳的党费,并定期拨付党的活动经费。形成“财政拨款一块、党费返还一块、企业一块、组织一块”的资金保障机制。
3、党的工作规范和机制。一是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拓展,进一步研究修订《黄浦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使广大党务工作者熟悉规范、贯彻落实,在试行的基础上完善其分类指导功能。修订新的工作规范。二是不断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等工作机制。第三,改革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改变以社区党建工作标准考核企业党建工作的做法,建立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企业保障监督、关心群众、参与社区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
4.社区建设的参与机制。要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种志愿者活动,动员当地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企业党组织要着眼于整个地区、整个社会的大局,充分体现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和政治行为。街道党工委要把本地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街道整体工作视野,统筹考虑。
(五)改进党的活动,创新党的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差异化要求,分类管理。(1)原国有集体企业党组织要研究在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条件下,党组织如何与企业组织结构融合的新问题。要充分发挥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的新实践进行创新,探索适应改制企业环境的新运行机制。(2)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党组织。我们应该通过党组织的“行动”来争取我们的“地位”。要探索企业党组织工作平台,创新党的工作方法。协调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关系,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做好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统战工作和党员先进分子的培养发展工作。(3)联合党组织。重点是搞好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愿望。(4)商业楼宇、专业(街道)市场党组织。要依靠各部门的配合,注重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企业和党员的基本情况。以服务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突出青年知识分子(白领)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2.适应变化,动态管理。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确定党建工作的重点。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3.灵活的方法和务实的管理。为适应属地管理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客观环境,企业党组织活动必须坚持业余化、小规模、分散化、灵活多样的原则,这就特别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员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点、居民区、商厦、市场党员之家和党员活动室,确保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资源。二是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充分利用黄浦区党建网站,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