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为什么要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
郭金龙:我国高度重视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投入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是重点内容之一。现实中,企业在投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时,往往面临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问题。一旦他们的创新成果不能及时市场化,他们可能会遭受损失,他们的R&D动机将被削弱。保障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市场化,不仅可以有力支持企业升级产品、开拓市场,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哪些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的政策?
郭金龙:2008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首台(套)评估认定的相关规定,出台了财税支持的相关制度。2015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开展保险补偿机制首台(套)试点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创新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为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提供保险服务;在此基础上,多家保险公司成立了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体,按统一条款承保。2018年,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R&D评价体系、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保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细化。2019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补充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确保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公平、有效、可持续运行。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支持措施。例如,在首台(套)申报中,浙江对有重大突破的装备产品提供了“绿色通道”,可直接向省政府申请认定,无需占用地方推荐名额;财税政策方面,明确要求下级政府按增值税增幅的5%拨付首套奖励,在安排工业、信息化、科技专项资金时给予优先支持。江苏、湖南等地也有政策对成功认定的首台(套)企业给予额外奖励。各地因地制宜对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开展首台(套)R&D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以后怎么办?
郭金龙:首台(套)价值和自身经营状况在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很大差异。如果完全按照一个标准,政策很容易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地方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首台(套)发展,加强政策落实。
比如,对单机价值低的首台(套)设备,经认定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和奖励;对于资金实力较弱的初创企业,应开通快速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保证相关企业及时获得补贴。同时,要严格落实事前公示、事中考核、事后监督的相关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权责。资金拨付后,要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给企业,保障企业的创新动力。
对金融部门来说,今后要更加努力保证和支持第一套设备的研制。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发挥保险的作用,建立更加顺畅的信息共享机制,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加强与工信部、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合作,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资源丰富的融资租赁公司要以首台(套)租赁业务为重点,以租代购、分期还款等方式推进首台(套)的示范应用。,可以降低用户的风险,帮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扩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