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行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兴农机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关系民生的科技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快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体系,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六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第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着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和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开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R&D投资、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二是努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化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机构制度,引导和鼓励民营科研机构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第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统筹协调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国家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完善中央与地方、科技相关部门、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实施、评估相对分离、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一是完善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强化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道德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培育创新土壤。第三,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第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一是重视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球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二是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和项目,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境外设立R&D机构。第三,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第四,着力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高对外科技合作水平,推进对外科技援助,加强民间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