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刘有多红,都不要高估数字虚拟人的美。

雁栖

“如果你2021经常在手机上刷短视频,你一定知道一个叫刘的虚拟人。在一些报道中,刘被称为去年‘现象级’的虚拟人……”65438中国新闻网10月22日以刘为‘现象级虚拟人’,代表内容领域的‘新未来’?短视频领域的网络名人刘被举报,称其为短视频的“新高度”、虚拟人的“新技术”等等。

事实上,除了中国新闻网,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数字虚拟人及相关技术趋势进行了报道。一些媒体相当看好数字虚拟人带来的“未来效应”。面对采访,刘背后的团队扬言:“三年之内,会成为超宇宙的漫威漫画。”业界对数字虚拟人IP发展的期待可见一斑。

记得2002年,阿尔·帕西诺主演了一部以虚拟明星为主题的科幻喜剧电影《西蒙尼》。影片讲述了主角维克多利用虚拟合成技术塑造完美女演员西蒙妮的故事,在电影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在电影的结尾,当维克多承认西蒙尼不是一个真实的人时,没有人会相信他。如今数字虚拟人技术的普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西蒙尼的预言成真。

可惜“虚拟人”毕竟不是活生生的人。它是在二维平面上,所以它无法走进三维世界,直接创造真正的劳动价值。而人工智能、数字双胞胎等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可以在没有人类出现的情况下进行社会生产。毕竟普通大众不是专业演员,很难长期习惯“无肢体表演”。在未来,数字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大概是非常有限的。

无论是“虚拟人”还是“真人”,作为服务提供者,要想在网络社会生存发展,就需要在内容上实现创新和创造。就算她五官精致,应用技术新颖,内容没有突破,她也和花瓶没什么区别。更何况现在的数字虚拟人还没有接近“恐怖谷”的边界,真实感不强,表演空间有限,落地成本也不低。进入高度沉浸的元宇宙世界,与大众深度互动,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动科技发展的舆论氛围应该是客观、全面、理性的。过热和过冷都不利于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甚至导致浪费和扭曲。和元宇宙一样,目前关于数字虚拟人的热议或多或少都有炒作成分。如果不及时“冷处理”,很容易导致“虚火”,成为你收割“韭菜”的利器。到那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要高估数字虚拟人的“美”,但我们在推广科技产品时还是要讲究“实事求是”。目前数字虚拟人替代普通人类的作用还不强。我们应该从长计议它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