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辅乐乐的由来。
20时20分,政治局常委、副主席曾庆红用手轻触释放装置上的开关,五朵绚丽的烟花划过晴朗的夜空。现场大屏幕上勾勒出吉祥物的轮廓,大屏幕上定格着一只天真的小牛形象。与此同时,两个2米高的充气吉祥物从大屏幕后走上舞台——这就是期待已久的13夏季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它的诞生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期待着-
就像期待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诞生一样,人们再次期待北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对残奥会的感情和理解,期待残奥会的理念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延续。
1972慕尼黑奥运会上,一只名叫瓦尔迪的小狗首次作为吉祥物出现在奥运会上。此后,吉祥物成为多届奥运会的核心形象之一,成为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念的重要载体。2000年,鬣蜥莉兹开始了她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的旅程。从悉尼到都灵,残奥会吉祥物都展示了残奥会的理念。
近年来,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大多以主办国当地的珍稀动物为原型。其中,2006年都灵冬季残奥会吉祥物阿斯特的雪花形象是个例外。这些吉祥物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都通过自身的展示,向世界传递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健康进步的精神。悉尼残奥会吉祥物里兹就是其中之一。以动物为原型设计吉祥物逐渐成为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的趋势。
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会延续这一趋势吗?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体现超越、融合、享受的理念?这样的选择和设计能像“福娃”一样再次感动世界吗?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1日“福娃”亮相后,BOCOG开始了残奥会吉祥物的审核和修改工作。
选择-
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基于虚拟形象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是以动物为原型还是像都灵一样赋予雪花一样的物体以生命?吉祥物评审团面临一个选择。
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征集于2004年8月5日开始,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征集同步进行。2004年2月1日17: 30,征集活动截止时间为。在此期间,负责征集工作的BOCOG文化活动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咨询电话、信件和电子邮件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在过去的四个月里,BOCOG收到了87件有效作品。
2005年6月165438+10月11日,繁育“福娃”的艰苦工作完成,残奥会吉祥物的审核修改工作提上日程。同年2月30日65438,87件作品呈现在由专家学者、残疾人艺术家、残疾人代表等人组成的评审团面前。这些作品不仅有基于动物的形象,也有基于中国神话动物或人物的设计。经过评审,孙悟空和哪吒两个神话人物和白暨豚的三幅作品引起了评委的注意。
评审团初步确定的这三个形象,基本上决定了残奥会吉祥物的创作和修改方向。但是,到底是神话人物战胜了珍稀动物,还是珍稀动物更受青睐,还是两者都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修订工作的进行,所有这些答案都会浮出水面。
问题-
随着三部作品的确定,专家修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然而,意想不到的问题把另一个图像推到了桌面上。
电视剧《西游记》和动画片《闹天宫》使孙悟空的形象深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哪吒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这两个形象“代言”了北京残奥会,在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代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白暨豚因其濒危物种地位和可爱的精灵形式为自己赢得了很多支持。然而,随着改版工作的深入,这三幅图像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加入修改工作的第一人是福娃的主要设计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随后,韩先生将修改创作工作委托给另一位参与福娃设计修改的创作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生继续修改工作。
随着修改和评价的深入,哪吒因为形象原因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而另一个形象孙悟空因为形象和精神内涵等综合原因提前退出了比赛。评审团发现,因为中国有无数的孙悟空形象,所以在设计上很难有大的突破。而且孙悟空是一个非常个性和叛逆的形象,不同于北京残奥会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和超越、融合、* * *享受的理念。因此,在创始人2006年5月提交的创意方案中,孙悟空的形象被换成了另一种动物——牛。
在这次提交的方案中,哪吒和白暨豚都被保留了下来,但两者都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这两个保留下来的方案也在最终的比赛中输给了新加入的牛。在讨论此轮修改方案时,专家组发现,虽然“哪吒”经过修改后在造型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不够典型,国外对这个国内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也不太了解,缺乏代表性,性格上的一点叛逆也促使他退出比赛。白暨豚虽然是中国的“国宝级”濒危野生动物,但它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在促进动物保护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白暨豚和类似的形象在一些重要的运动会和节日中多次被用作吉祥物。因此,很难将白暨豚作为吉祥物与这些现有的和注册的吉祥物形象区分开来,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会有很多困难。
这时,所有参与评审的专家和代表都把目光投向了87个参赛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奶牛。
优势-
在前三个图像都不好修改的情况下,选择牛只是专家组的次佳选择吗?如果没有,它有什么优势?
修改工作开始后,创作人员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评审团决定跳出原三部作品的局限,寻找另一个创作方向。经过多位评委、专家和残疾艺术家的反复论证和实践,评审团决定以吴冠英今年5月提交的设计方案中的牛形象作为创作修改的方向。
第一次出现在评审团面前的小牛并不活泼可爱,甚至有点死板。但与残奥会理念不谋而合的牛的特点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残奥会吉祥物评委王涛回忆第一次看到这个形象时说:“牛并不在前三个方案中,但当这个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觉得我终于看到了一个能够体现残奥会精神的代表性形象。”
众所周知,自2000年悉尼残奥会以来,历届残奥会吉祥物几乎都选择了当地最具特色的动物作为创作原型。为什么一只普普通通的小牛在中国“打败”了那么多“选手”?评委团经过反复讨论,认为牛这种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恰恰能体现出残疾人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平等的普通成员。牛这种大众化的形象更符合残疾人的现状,也体现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愿望。最重要的一点是,牛的形象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残奥会的理念。
牛的形象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农耕文明。牛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朋友,脚踏实地,勤奋顽强,永不放弃。牛的良好形象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残奥会运动员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享受”的理念是一致的。
牛,简单,乐观,勤奋,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奥运会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残奥会倡导肢体残疾人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赛场竞争权利,并将这种精神延续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坚强起来,为社会进步增添力量。
牛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坦诚,充满亲和力。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田园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牛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描绘的自然、舒缓、诗意的田园生活中,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希望,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此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牛还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和谐的寓意。
牛的形象在世界上被广泛认可。牛是人类最早的动物,比如法国拉斯科的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山溪岩画。牛的正面形象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选择最熟悉的动物形象作为残奥会吉祥物,不同于传统的选择珍稀动物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牛的形象因其与残奥会理念的高度精神契合,赢得了不少赞誉。然而,如何完美的展现这个形象呢?此后,评审小组和专家们夜以继日地进行了无数次论证和修改。
出生-
牛的概念和残奥会的结合让评审团的专家和创意人员兴奋不已。更完美地展示这种契合是专家们接下来的工作。八月,一头可爱的小牛诞生了,它的名字叫“牛辅·乐乐”。
2006年6月30日,BOCOG第68次执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基于奶牛的设计。这个形象的创造和修改也一直在继续。残奥会吉祥物的设计理念和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一样,都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何表现中国特色与现代性的融合,成为创作初期讨论的焦点。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最初的设计方案吸收了剪纸、年画、版画、木刻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但设计出来的小牛更具民族性而非国际性。
把原本死板的设计变得活泼可爱,赋予精神内涵,并不容易。在具体的修改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解决——小腿的眼睛是长还是短,小腿的鼻孔怎么转,有没有下巴?这些细节关系到小牛的设计是否简洁有代表性,是否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创造性修改的过程,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靳尚谊、常莎娜、韩美林等知名艺术家对创意修改贡献了宝贵意见:缩小鼻孔,体现美学;尾端设计成球型,突出可爱;调节眼睛的高光点,体现眼睛的决心和自信...
综合多方意见,吴冠英调整设计思路,决定采用中国民间年画和版画,结合现代动漫造型特点,将传统民族风格、大众口味和时代气息完美结合。版画线条和年画的巧妙运用,与残奥会会徽的色系相呼应,使小腿整体造型明快含蓄;过渡色的运用加深了视觉层次感,卡通元素的融入也增加了小腿的现代感。
在小腿的形象设计上,头上的“漩”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在吴冠英厚厚的手稿相册中,侧面的、正面的、跳跃的、奔跑的、快乐的、憨厚的、顽皮的...旁边的空白处密密麻麻标着修改意见。指着小牛额头上的“漩涡”,吴冠英兴致勃勃地说,这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东西。“旋儿”是中国民间动物绘画的共同特征,是版画风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再加上带“萱儿”的小腿,真的增加了几分机灵和俏皮。
这个设计的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版画和年画的技巧。头上的“漩涡”既体现了中国的风格,又让小家伙“充满活力”,灵动可爱。这个“旋转”还有另一层意思。它长得像蒲公英,在恶劣环境下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使它成为无数文学作品中残疾人的象征。
小牛简洁明快的设计方案也给他带来了其他好处,那就是适合绒毛、塑料等各种材质的开发,适合体育造型和残奥会纪念品的结合。吉祥物纪念品可以用单一材质制作,也可以结合形象特点用不同材质制作。至此,这个小家伙已经具备了人们喜欢的特质,准备走进千家万户。
有了完美的形象,当然要有响亮的名字。然而小家伙却以其漂亮的外表犯了“牛脾气”,给它取名字真的费了不少劲。邀请了多位艺术家和残疾人代表来听他们的意见,中国童话大王郑和广告界精英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大家都觉得小腿要用叠字命名,因为“福娃”的名字就是叠字,残奥会也用叠字,这样可以更亲民,也更容易被小朋友和各方接受。其次,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叠,前面不加定语,名字会太多,尤其是一些儿童食品、饮料、玩具的品牌名。大家一致认为,重叠前用定语,就像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名字“福娃贝贝”,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查重率,而且容易上口。于是,出现了“牛辅乐乐”、“湘牛乐乐”、“牛大羌羌”等寓意吉祥的名字。
经过对大量候选中英文名称的读音和含义的仔细推敲,“福牛乐乐”及其汉语拼音“牛辅乐乐”被选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的中英文名称。这个名称不仅在查重率上符合标准,而且在与福娃的关联上更容易体现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由同一个组委会举办,符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要求。
赞美-
2006年8月28日,国际残奥会批准“牛辅乐乐”作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形象和景观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残奥会的理念,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将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国际残奥委会要求残奥会吉祥物的形象和名称必须完整;必须与残奥会的色彩体系有天然的联系;体现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联系。为了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牛辅》与《福娃》在创作思路、数量、风格上明显不同。就中国的特点和中英文姓名的应用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牛辅”和“福娃”相辅相成,各有特色。
乔伊-
9月6日,北京残奥会迎来倒计时两周年。从此,“牛辅乐乐”将和五个奥运福娃一起,承载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他们将一起向世界传递“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信息。他们将一起创造两个奥运会,有着同样美好的承诺。他们将给世界各地带来激情和欢乐、健康和智慧、好运和繁荣。他们向世界发出了邀请——北京欢迎你来欣赏奥运会。(韩力、张宇)
来源:第29届奥运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