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磅卖书的作文材料有哪些?
路人纷纷侧目,连手机主都忍不住进去看看。但是,我环顾四周,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顾客选好书称重后,大多选择不付钱就走,还会嘟囔:没想到书这么重!称重的价格已经赶上了书的原价。不过,也有人高兴的当场付款,以为捡了大便宜。
书籍按斤出售。值得去规划它们吗?本想当场验证,但来不及赶。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书称重有干坤,于是在家里翻出不同重量的书,用精确到克重的厨房秤称重,把它们的价格和书的原价对比。
第二,可能你觉得太遥远了,想都没想。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也许,在100年后...
100年后会产生一个多功能手表。就像电脑一样,可以聊天,可以上网查资料。可能有人会问,键盘在哪里?别急,有两个选择:可以选择滑动键盘,也可以打开触摸屏,仅此而已。除了上网,你还可以打视频电话、玩游戏、看电子书和听音乐...虽然这么小的手表包含了很多功能!
100年后,会有一只电子信鸽,负责送信。这只信鸽除了屏幕小之外,和真的鸽子没什么区别。你要做的就是在屏幕上写下收件人所在城市,收件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学校,然后输入内容。只要你按下“发送”键,电子信鸽就会飞向收件人。不要觉得送信慢,也不要觉得会被击落。送信不超过3分钟。而且它的机体装有防御系统,不会被击落。
第三,书像萝卜白菜一样按斤卖,让人心痛!
不可否认,在数字阅读率已经超过传统阅读率的时代,此举对于普及大众阅读,缓解“手机依赖症”有一定作用。但是,传播知识,推广书籍,就一定要卖这么低的价格吗?
饥饿的人不吃自己得到的东西,口渴的人不喝偷来的泉水。为什么?只是为了尊严。文化知识也是有尊严的,怎么可以廉价出售,亵渎神明?
现实中,忽视文化产品的巨大价值和崇高地位,轻视文化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一起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损坏赔偿的案件引起热议。为什么?这两件运往台湾省展览的清末国宝,因运输不当受损,主办方与故宫联合起诉。结果台湾省司法机关判决赔偿每公斤新台币100元。无独有偶,一名乘客从上海飞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飞机降落后,他发现托运行李中价值2.6亿元的两件“珐琅彩绘金碗”被毁成碎片。航空公司还声称,根据相关规定,只能按照1 kg 100元的标准进行赔偿。搞笑?震惊?愤怒?当书籍以萝卜白菜的重量卖,国宝以锅碗瓢盆的重量赔,我们的文化尊严在哪里?尊严在哪里?可见,文化产品作为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过度的商业化只会让它失去原有的风格和味道,只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论金卖金与金赔偿不仅是对知识文化尊严的侮辱,也是对鱼翅这样的优秀文化和美术的不尊重。我想问一下,当你看到被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曹雪芹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与那些“文化快餐”混在一起,低价出售?你不感到羞耻吗?一些优秀的书籍被这样对待,这是对经典的亵渎,是对创作者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先人的极大不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相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同一本书的价格要高得多。并不是他们的纸张贵很多,印刷成本高很多,卖家追求的利润大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敬畏。
廉价卖书会让知识贬值,让文化尴尬,让作者难过,给读者留下很多后遗症。袁枚在黄生的《借书论》中提到“书不借不能读”,很有见地。事实上,书籍往往因其稀有而受到珍视,人们也更了解它的价值。如果一些精品、美术长期这样卖,有多少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会觉得“如获至宝”?有多少人会为此而饿,“像一个饥饿的人在面包上跳跃”?恐怕只会有很多乱丢的废纸,热爱知识,尊重文化的价值观也会和这些废纸一起被践踏。一个真正尊重知识,热爱书籍的人,哪怕“洛阳纸贵”,也会付出一切。为什么要用这种廉价出售的方式来引诱?
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不是站在黄金平台上俯视世界的东西,但也不是萝卜白菜。它们怎么能按斤卖呢?肩负着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如果真的想在喧嚣、俗世红尘、数字围城中打造一个书香世界,为什么不学习台湾省诚品书店改变服务模式,而不是刻意与读者打价格心理战?铺满实木地板,干净无尘,错落有致,只是为了方便读书人坐;等待24小时,可以不受打扰的买书或者看书五六个小时:安静高贵的氛围让你感受到看书买书是多么的有尊严!这是诚品。难怪白说“如果以后经常选择台北作为旅游目的地,一定有一个原因:诚品在这里。”
所以,书若真香蝴蝶来,心若诚,何必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