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建筑幕墙的发展?
中国建筑幕墙从1978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幕墙生产国和使用国。21世纪前五年(2001 -2005),中国建筑幕墙继续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生产(使用)建筑幕墙约4150平方米,约占世界5500万平方米的80%。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安装约2亿平方米的建筑幕墙,占全球3.25亿平方米的一半以上。中国成长了一批大型幕墙企业,有的年产量超过654.38+0万平方米,有的年产量达到250万平方米。他们的设备水平大大超过国外知名幕墙企业。国内幕墙生产企业已经能够为不同的建筑提供各种类型的幕墙,并通过与国际知名幕墙企业的竞争,承包了国外的大型工程。国内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的80~90%左右,海外公司(包括港澳台公司)占据不到20%的市场。近年来,国内建筑的各种新水平为建筑幕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幕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培养了大批幕墙技术人才,以博士、硕士为骨干。他们不仅成功地为许多大型工程设计了幕墙,而且在幕墙测试和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支上千人的队伍分布在幕墙生产企业、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他们是中国幕墙技术的中坚力量。
经过20多年的严峻考验,中国建筑幕墙质量,厦门9914号台风,阵风风速达到46m/s,在厦门盘旋了8个多小时。在厦门,7万多棵行道树倒塌,户外广告牌几乎掉出,70%以上的公交候车亭被吹倒,但幕墙主体结构完好,只有少数玻璃板被飞沙走石和广告牌倒塌损坏。有的开扇因为没关或者因为锁质量的原因被撕掉了,墙角的几块铝板脱落了。厦门会展中心400T-m施工塔吊倾倒报废,会展中心安装的上万m2石材幕墙完好无损。2004年,台风云娜登陆浙江,造成巨大损失。然而,在位于台风中心的台州市,只有几块玻璃破碎,一些铝板脱落。
虽然建筑幕墙是从国外发展起来并传到中国的,但由于中国如此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建筑幕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使用经验。这些建筑幕墙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物理性能测试和抗震测试,揭示了建筑幕墙的内在规律。我们在总结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发扬了我国已经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经营的传统。除幕墙生产厂家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总结生产经验和检测结果外,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包括附属科研院所)对建筑幕墙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将上述生产经验和检测结果上升为科学理论,提出了大量研究报告,开发了大量新技术、新检测方法、新工艺和新理论(设计原理)。我国是世界上系统研究和测试建筑幕墙抗震性能的国家,制定了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标准《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我国对索杆结构的索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参数,使我国对索杆结构和自平衡索杆结构的机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武汉凌云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样板房的热工测量,中山盛兴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的热工与气动研究及软件开发,深圳方大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幕墙热工性能研究,深圳三鑫与深圳工程院联合开展了透明单幕墙、 阳光控制镀膜单层玻璃幕墙,三栋双层透明玻璃幕墙样板房一年(365天)连续太阳辐射热工测量记录,揭示了太阳辐射对双层(单层)幕墙影响的系统参数,使我国双层幕墙的研发比其他较早发展双层幕墙的国家更加深入和系统。 我国建筑幕墙新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深圳市民中心博物馆预应力平行索网玻璃采光顶(54m×30m)是世界上第一个无凹曲线的预应力索网屋面结构。国家大剧院的双曲面金属玻璃屋面、北京植物园温室的大型全玻璃屋面、白云机场8.2万平方米点支式玻璃幕墙、新保利大厦90m×60m单层索网玻璃幕墙,都是世界之最。
回顾我国建筑幕墙的发展历程,我国早年使用的幕墙大多由海外企业建造,其主要原材料铝和玻璃全部或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幕墙(建材)企业是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的。海外企业在几十年发展经验和经验的有利条件下,与一无所有(知识)的中国幕墙企业竞争,却未能阻止中国幕墙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份额从未超过20%。这是因为中国幕墙企业从一开始就把技术开发作为生存之本,所以他们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幕墙技术,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一直在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开发新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内生产,国外也可以在国内生产。因为这个过程相当短,国内大部分幕墙技术人员都很年轻,而且由于传统的观点(体系),在原始创新上比不上国外企业。我国目前使用的幕墙品种和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这是我们未来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必须有我国原创的幕墙品种(技术),铝、玻璃等主要幕墙材料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世界上的各种玻璃都可以在中国生产,中国进口的设备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比国外先进。但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差,产品质量和品种比国外同类企业差,特别是不能自主开发新品种,靠引进就会受制于人。今后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特别要重视原始创新和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建筑幕墙技术标准体系,但是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并不到位。比如为了限制玻璃幕墙对有害光线的反射,国家标准《玻璃幕墙的光学性能》GB/T18091-2000已经发布了五年多,很多省市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国家标准。
幕墙产品基本都是传统工业产品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未来几年在世界上也有竞争优势。有人指出,世界其他地方建筑幕墙的消费量是中国的一半左右,国内幕墙企业的发展还是立足于国内战场,也可以到国外发展,比如前苏联、亚洲、非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入欧美市场,可以拿下10-20%的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非常小的。虽然不能忽视国外市场,但要知道,只有参与国外市场竞争,才能完善自己的幕墙。
国家计划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左右。建设部《建筑节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地下水、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累计建成太阳能建筑8000万平方米,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500万平方米。他指出,玻璃幕墙应该从耗能建筑向“生产性”建筑发展。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就是开发光电幕墙,让玻璃幕墙不仅能“亮起来”,还能“通电”。
2005年,国家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该标准的发布对中国建筑幕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节能设计要求会增加幕墙成本,减少幕墙用量。但国家也提出利用现有建筑幕墙(约2亿平方米)。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即每年约10万平方米的改造),这样我们可以预测2006-2020年我国建筑幕墙(包括节能改造)的消耗量在4000-5000万平方米之间。
21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方针,自主创新,发展我们的幕墙技术。世界建筑幕墙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新幕墙大多是建筑师创造的,最终由幕墙工程师实现。建筑师应该站在建筑幕墙发展趋势的最前沿,引领这一趋势的健康发展。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把握新规律,总是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严肃、严谨、求实的,同时又是创造性的。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质疑,科学最基本的精神是批判。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科学活动尤其是自然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不断进步。即使在其他方面出现倒退,科学也总是会进步的,即使是缓慢而艰难的,这说明自然科学活动中包含了人类最进步的因素。
中国的幕墙技术要学习世界的长处,弥补中国的短板,创造中国的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创新不仅包括重大的科技突破,也包括中等甚至微小的技术进步。新世纪中国建筑幕墙的发展应该是:
1.要有计划,要根据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要求。近期规划(1-3年)以发展规划为主,中长期规划(4-10年)以发展和构思规划为主,为幕墙技术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个计划不是简单的生产发展计划,其核心应该是科技创新计划。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