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属于什么法律?

知识产权属于民法典的内容。

法律分析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如发明、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形象、设计等,均可视为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主要类别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聪明的人为了自己或社会的发展而发明或创造科学技术,发明者自己的这些发明被称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可以更好地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知识产权人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人的创作欲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具有时效性。知识产权有法律保护期。一旦有效期限届满,权利将自动终止或消失,相关的智力成果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知识产权是地域性的。地域性是指依据一国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范围内有效,在其他国家不发生效力。在这方面,知识产权不同于财产权。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智力成果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所以大多数知识产权具有法律赋予的专有权,其排他性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人不可能同时拥有相同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必须由法律直接确认。知识产权没有形式,不占空间,难以实际控制。因此,虽然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都享有民事权利。法律只承认这种民事权利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而不是智力本身。因此,知识产权的承认和保护通常需要直接和具体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下列客体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