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仿跑摩托车的历史
美国是最早制造摩托车的国家之一,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维森和印第安。
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已经成为一个怀旧时代的象征。1907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制造了第一台V型双缸发动机,与传统的单缸发动机相比,可以为摩托车提供两倍的动力。这种发动机在美国摩托车制造史上占据了80多年的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销量在美国排名第一。在20世纪40年代,它们受到了英国汽车的挑战,因为它们更轻、更快。60年代初,小排量的日系摩托车涌入美国市场。从65438年到0969年,哈雷公司兼并了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壮大了资本和资源市场。80年代末,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全面复兴,它生产的每一辆摩托车都是质量的保证。
印度公司是一颗遥远的明星。曾经很辉煌。1899年,工程师奥斯卡·海德制造了一辆机动两轮车,开启了印度公司的摩托车制造史。有一段时间,印度公司用亮丽的色彩和出色的业绩征服了买家,却被几个业主和一些短视的投资行为搞得灰心丧气。20世纪50年代,他们结束了历史使命。
第二,日本
日本无疑是亚洲现代工业的代表,摩托车制造业也是。本田、铃木、雅马哈和川崎是日本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车公司。
日本摩托车制造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二战后。由于战争的灾难,日本财政陷入混乱,公共交通瘫痪。市场急需廉价便捷的个人交通工具。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公司应运而生,如本田。本田于1959开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车,随后是铃木、雅马哈和川崎。当时日本国内市场四大公司竞争激烈,促使各公司在新车型的设计、制造和营销上下功夫,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英国制片人也是原地踏步。到1961,本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日系摩托车的特点是外形美观,驾驶舒适。一些细节,比如指示灯、变速器、电动起动机、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这些都是日系摩托车的标配,即使是在125ml排量的车上,也能给买家带来惊喜。
到1969,本田以一辆CB750突破了英国厂商一直坚守的大型摩托车市场,标志着日本摩托车时代的到来,为第一市场提供了配置合适的摩托车。
第三,德国
德国是摩托车的发源地,宝马是最知名的公司。
宝马成立的时候只生产飞机发动机,著名的蓝白螺旋桨图案就证明了这一点。1921年,宝马开始生产摩托车双缸发动机;1923年,宝马飞机设计师Marcos freese揭开了摩托车整车生产的序幕。500ml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内,气缸向两侧延伸。这种简单有效的设计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宝马摩托车以其卓越的制造技术和高昂的价格而闻名。汽车销售领域有一个市场规律。一辆车是否好卖取决于德国人对它的反应。这一规则也适用于摩托车市场。宝马以其非凡的品质享誉世界,旗下摩托车被多个国家的国宾礼仪团队选用。
第四,中国
1951年8月,中国正式开始自行试制生产摩托车。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工厂完成了5辆重型军用摩托车的试制,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井冈山牌。汽车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到1953,井冈山牌两轮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00辆。井冈山牌摩托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新时代。
近1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较快。从产品产量来看,年产量从1980的4.9万辆发展到1990的97万辆,到今天的1000多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摩托车产量最大的国家,摩托车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摩托车生产总量2144.35万辆,比上年177.67万辆增加367.63万辆,增长20.69%。累计销量达到265,438+0,266.67万辆,比上年的65,438+0,774,565,438辆增加3,526,5438+0.77万辆,同比增长65,438+09.8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显著提高,产销两旺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105家摩托车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5.59%,增加11008万元;累计实现利润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81%,增加8.23亿元。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摩托车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开发和营销体系,拥有相当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一批覆盖市场的名牌产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行业迅速崛起。经过起步、发展、整合重组、跌宕起伏的艰辛历程,通过摩托车工业战线的艰苦努力,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