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件技术,就业前景如何,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软件技术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向要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来确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强调技能训练,注重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定期修订教学计划,保证课程设置与软件技术发展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运用转换、组合、撤拆的原则,减少专业课理论教学的比重,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与能力提升课程四个部分。

软件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掌握与软件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编程的基本方法。为了加强软件技术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从04级开始将原来两学期的高等数学改为一学期的高等数学和一学期的计算机数学。目前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有:计算机数学、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

专业课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编程语言课程(包括微软的Windows平台开发技术和SUN的Java开发技术)

2)配套课程(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XML等。)

3)专业技能提升拓展课程(如软件工程、UML、测试技术等。)

三年制班和两年制班,由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差异,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都不一样。

1,三年班(普通高中生)

主要专业课程均配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超过50%。在课程设置上,要优化专业课程组合,将横向联系紧密的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并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期间的课程衔接,逐步完成职业技能的学习。如第三学期开设的J2EE和SQL SERVER,以及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开发J2EE应用系统)。

2.两年制班级

根据两年教学的需要,制定了两年教学计划。以减少教学时间,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为目标,以NIIT核心课程体系中的技术路线(消化、吸收、迁移其课程模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讲义)为主线,在通识课程、技术基础课、毕业设计等环节整合教学计划。一方面,改革现行的公共文化课程设置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机制,使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在整个学制中错开,使专业课程前移;另一方面,一条技术路线(。NET技术)贯穿整个教学计划,循序渐进,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非可视化编程阶段、可视化编程阶段、WEB应用开发与技能提升阶段和综合实践训练阶段。在课程设计上,以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的整合为主要方法,而部分专业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安排,如统一建模语言,涵盖软件工程、UML使用、UML应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