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斑马阿里巴巴车联网“最后一战”
经过近65,438+00个月的时间,斑马的战略重组已经尘埃落定,新斑马的管理层已经全部到位。无论是张春晖、李成等AliOS早期团队的回归,还是将YunOS业务和知识产权打包入斑马,都释放了明确的“重启”斑马的信号,可见此次战略重组的分量。
从曾经的车联网行业标杆,到逐渐边缘化。提起斑马,总让人感觉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壮。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斑马进行战略重组,既是斑马的“最后一战”,也是阿里巴巴在车联网领域的焦虑和野心的体现。
风力发电机
2016是斑马的高光时刻。这家阿里巴巴和SAIC的合资公司实现了荣威RX5这款互联网汽车的出现,并向外界展示了汽车公司与互联网融合的样本。在那个百度单纯为谷歌专注于无人车,腾讯专注于在车辆的OBD港口上做文章,没有触及汽车系统核心的时代,AliOS for cars被重新开发,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产品功能。很有前瞻性。
一方面,斑马不仅提供了系统化的车载服务解决方案,还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开创了车企与互联网公司深度融合的模式。
另一方面,网联汽车带来了比线下汽车好得多的导航和娱乐体验。RX5的导航几乎成了当时唯一“可用”的车载导航。
作为一个基于车辆场景的全新智能系统,AliOS为车载服务与车辆底层数据的深度融合描绘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地图即桌面”的理念让人感受到斑马团队对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
基于此,人们愿意相信斑马在未来的迭代中能够带来更多颠覆性的体验,愿意用脚投票,愿意为这个新生事物买单,使得斑马模式在市场上带来真正的销售转化。RX5上市一年,销量突破20万台,最高价互联网版份额绝对领先。
一时间,斑马成为行业研究和学习的标杆。车企纷纷推出“互联网汽车”,希望复制荣威RX5的销售奇迹。时任斑马公司高级副总裁的郝菲曾透露了一组数字。2016-2017期间,国内56家年销量超过5万辆的车企中,有超过40家与斑马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起伏之间
应该说,随着斑马的成功,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时代已经开启。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之间不再有警惕和敌意,更深层次的数据合作成为可能。
斑马之后,腾讯、百度都调整了方向,进入了这个上千亿的巨大市场。2065438+2007年3月,百度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IDG)”,负责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车联网等业务。时任百度副总裁李振宇首次表示,自动驾驶不着急,会在车联网领域率先实现商业变现。2017 11 10月,腾讯推出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是和斑马相比,对手已经落后好几个位置了。
对于斑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2065438+2007年9月至今,斑马连续拿下PSA、福特、观致、雷诺...通过已有的成功案例,拓展了行业合作范围,将AliOS打造成为车联网领域的开放平台。这条路看起来很光明,对手很少。斑马在2018年初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斑马用户数超过40万,日活跃度超过99%。斑马完成6次OTA升级,超过6.5438亿+人购买数据流量服务...
但一系列人事动荡让外界感受到了斑马的微妙变化。据媒体报道,自2065438+2008年3月史卸任斑马CEO以来,CTO黄、CFO、首席产品官兼产品副总裁潘家华、副总裁、谢平生等高管相继离职。
斑马核心团队的逐渐离开,带来了业务发展的逐渐失速。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斑马只有一次微小的OTA更新。2018下半年到2019只有斯柯达是斑马的新合作品牌。
与此同时,腾讯和百度也推出了全家桶式车联网解决方案,并凭借自身在娱乐和语音方面的优势,逐渐扩大了版图。
就这样,车联网的标杆企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内忧外患
斑马到底怎么了?
从用户层面来说,互联网汽车在经历了最初的火爆之后,已经不能靠概念带来订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消费者开始对车联网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好用”,还要“好用”。
在此背景下,以斑马为代表的“全家桶”方案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无论BAT车企选择与哪家合作,都无法从其他公司获得核心的用车服务。相对于手机上各领域最好服务的汇聚,家庭桶模式的车载系统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好用”。
于是,车企也逐渐谨慎起来。大部分品牌选择把鸡蛋摊在不同的篮子里,在不同的车型上选择不同的“全家桶”(比如长城哈弗H系列采用百度的小OS,F系列选择与腾讯TAI深度合作)。实力雄厚的个别车企开始自建R&D系统,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壁垒,组成车联网“最强团队”(如吉利GKUI)。
这就是斑马的尴尬之处。
相比百度和腾讯,斑马的系统是基于车辆的全新开发,对车企的R&D能力要求更高。但作为“全家桶”模式,实际服务体验有明显天花板,无法与其他两种方案形成决定性优势。
同时,斑马的合资公司身份决定了其无法获得阿里的独家资源。当百度、腾讯把小语音、QQ音乐、车载微信作为与车企谈判的重要筹码时,斑马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就很难发挥了——车企可以直接与阿里集团旗下的高德地图合作,而不接受斑马的完整解决方案。
甚至在斑马公司希望快速复制现有成功案例的时候,斑马公司的SAIC背景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了业务推广的障碍。
以阿里的名义
时代变了,斑马也必须改变。
2018年9月3日,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超16亿元融资,由SDIC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好资本跟投。这被认为是斑马改变的重要一步。成立四年的斑马,终于可以在大腿比例的问题上操作,有所进步了。
从2018斑马大刀阔斧的人事变动中,可以想象出这次操作背后的难度、影响之深远、博弈之激烈。
一年后的2065438+2009年8月28日,SAIC与阿里巴巴终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与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的整体知识产权和业务将注入斑马。由此,阿里巴巴成为斑马网络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斑马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吗?其实不是的。股票解决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就是要清除斑马在开放道路上的障碍,让斑马回到和腾讯、百度一样的起跑线上。斑马如果想重回曾经的快车道,可能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阿里巴巴集团会给斑马多少资源和支持?
要知道,无论是腾讯还是百度的车联网业务,都是在用集团的力量在战斗。如果斑马连阿里的核心车联网资源都拿不到,车企还有什么理由与斑马达成真正的深度合作?
从斑马全新的管理团队来看,阿里似乎有意将斑马打造成阿里集团车联网业务的一个出口,将YUNOS业务打包注入斑马,也让斑马在集团内部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游戏筹码。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这条内部整合之路可能比改变股比更艰难更漫长。
其次,斑马在从打造智能汽车到支撑智能驾驶舱,再到最终服务智能汽车的进化过程中,如何展现自身优势,如何拉开与对手的距离?
作为唯一一个完全建立在汽车上的底层操作系统,平心而论,在过去的四年里,虽然斑马在“地图即桌面”、AR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方面表现出了对车联网的前瞻性观察和思考。,从体验上来看,分化还不够明显。
最新的斑马金星系统向斑马展示了更多关于人-车-家场景互联的思考,但要想让“Power by AliOS”这个品牌出名,恐怕需要充分利用阿里云和达摩院的优势和能力。
最后,斑马能否打破“家斗”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真正的开放之路?
如果说斑马自身能力的建设和阿里内部资源的整合决定了斑马的“重启”之路能走多远,那么它是否能和车企一起推倒车联网领域的高墙?
实现更广阔空间的“开放”,决定了斑马能走多高。这不仅是合作双方的战略博弈,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更考验决策者的眼光和高度。
斑马能否再次引领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行业合作模式,目前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最后一战”不仅属于斑马,也属于整个阿里巴巴。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