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真的那么好吗,在哪些部门最好?

很难简单的说公务员这个职业好不好。一个最基本的障碍是,由于部门和地区的不同,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尽量带普遍性,去掉特殊性,随便说一下就好。

第一,材料处理。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外面传说的那么高。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月薪0.5到0.7平米就可以买房子。公务员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是隐形的,按照一定比例在工资中代扣代缴,再由财政等额发放。比如每个月从你工资里扣200元作为住房公积金,财政再交200元。也就是说,你拿不到每月400元的工资,而是存在公积金账户里。这部分收入只能在买房、装修、过户(跨地区)、退休或身故时提取,以目前价格计算。一般来说,公务员收入不够,不会饿死。部门和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逢年过节会有福利,米、面、油、副食。至于灰色收入,我当了五年公务员,没见过。别人不知道。但我个人认为,普通公务员(非官员),尤其是政治部门,比如团宣传,几乎没有灰色收入。

第二,工作强度。总的来说,公务员的工作强度一般,但绝不是一杯茶一份报纸。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常规工作,否则政府机构就会停止工作。对于一些部门来说,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我也有过在纪检监察部门连续半个月下乡办案,连续两个月没有周末的经历。而且公务员加班没有加班费,也没有三倍工资。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向领导反映,之后就没有了。。。就算有那也肯定对你没好处。

第三,职业发展。从狭义上讲,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就是晋升,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人脉(包括背景)、人际关系处理水平、学历、机会等等。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把个人工作表现放在第一位而对我冷嘲热讽。要知道,领导之上是有领导的,所以领导希望他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你能合格的、好的甚至是优秀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然后领导也可以在领导面前立功,他觉得你是个人才。这是一个基础;如果你工作能力欠缺,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不能勤奋努力,总是完不成领导交给的任务,那么除非你有很强的背景,否则基本上很难升职。再说说人脉。人脉包括自己的背景,但不限于自己。它们还包括你自己的人际网络,这是对你人际交往能力的补充。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强的人脉构建和管理的天赋,对你事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至于你自己的背景,当然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你的背景人物至少要比你的领导高出整整一个级别(比如正厅相对于正厅,正厅相对于正厅),这对你的升迁会有“重大”影响。学历就不多说了,现在很重视知识,知识是个硬件。至于机会,是很难遇到的,比如现在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及各种政策与你自身条件的结合,比如年龄、性别、民族、党派等。,这也正是你遇到的(比如29岁的女副县长,没什么背景,而且恰恰是那一年县里要提拔一个女的,一定学历,少数民族,非党副县长。另外,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公务员,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学习。例如,国家税务总局的一名正科级干部在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时,因其注册税务师资格而获得加分。总之,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们从广义上来说职业发展。我个人认为广义的职业发展就是你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命题。我个人是在懵懂的时候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和成长,我静下心来考虑我自己的价值,然后我期望我能在体制内,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来帮助人民。当然,这也离不开职位的提升。你的权力更大,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约束,但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总之,公务员和其他行业一样,只是一种职业选择。如果你想赚大钱,你可以去创业,或者去常青藤读书,进入华尔街。如果你向往自由,你可以是流浪的歌手和诗人;如果你不想要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想安稳一辈子,那么你可以选择公务员;当然,如果你在政治上有所追求,有造福政府、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那么你就应该选择公务员。

最后PS: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学习,但要永远学习。首先,学习是个人素质的提升,是个人能力的加强。不要以为公务员一辈子就安稳了。当时国企职工一度以为自己捧的是铁饭碗,1998年却离职了。作为一名公务员,你应该有这样的危机感。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政府大楼,你也有一技之长,有能力吃饭。再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变得越来越强。无论政治体制如何改革,我们何去何从,要想成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精英专业人士,知识和能力是根本,不能有空洞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