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技巧

福建涂画温馨提示: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不知从何下手。涂画教研中心申论辅导专家何蕾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辅导经验,给广大考生指导如下:申论辅导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初试科目,主要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加工,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申请材料通常涉及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综合分析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题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解决方案,并用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申论本质上考察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书面表达。那么应用的思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应用思维就是根据应用考试的要求,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思维方式。其内容可分为对具体事实、原因、对策的思考。因为很多考生都是应届毕业生,习惯按照校园里形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不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去看待社会现象。基于这种思维方式,申请难拿高分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应该如何树立应用的思维呢?涂画教研中心申请辅导专家提出,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养成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报道的习惯。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考生,必须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系统的把握,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申请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对策,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分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新闻联播,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表现、原因、对策,尤其是对策,往往是中央层面的,对考试很有帮助。如果你在复习资料里看过,在新闻联播里听过,相当于“视听资料”,可以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听多了,自然会说和写。这不仅对申论考试有用,对考生未来的公务员生涯也是有益的。

第二,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注重分析一切事物中的原因。投诉甚至批评政府是公民的权利,但公务员不仅仅是普通公民,他们的职责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考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开始不要感情用事,会对一个负面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攻击。而是要理性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如何解决。比如你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到食物里有毛毛虫,你就不应该像一个愤怒的青年一样咒骂无耻可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该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蔬菜保洁员工作不认真负责,监管不到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学校食堂的小事如此,社会问题更是如此。社会问题的成因要复杂得多,需要考生深入分析,全面思考。再比如杭州的飙车案。在看这个新闻的时候,考生是否一味的斥责行凶者素质低下,甚至有考生大呼这种人“该杀”“不杀不足以让公众愤怒”,这显然不符合申论的思维。应用的思路是基于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考生要理性分析。除了肇事者不可推卸的重大原因外,导致违法成本低的原因也有很多,如立法不完善、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相关的全国范围内打击酒后驾车的运动可以进一步证实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第三,我习惯于在适度抽象的联想中思考。申论考试,尤其是国考,对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考生要在平时形成抽象思维。应用是一种归纳思维,要求考生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问题,从局部认识整体。如果考生看到行人横穿马路,路人在路边吐痰,乘客在火车上大声喧哗,要能把这些现象联系在一起,抽象出部分公民素质有待提高。另外,常用的抽象归纳思维还有:房屋拆迁上升为城市建设;汽车拥堵上升到城市交通;治污已经上升到环保;治安混乱上升到稳定;下岗职工分流已经上升为社会就业和民生问题;盗版光盘已经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户籍问题上升到城市化;农民工进城已经上升到三农问题;高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发明专利应用上升为创新型社会;能源资源的短缺和浪费已经上升到节约型社会;土地、农民、农村和农业同步上升为新农村建设;衣食住行教育就业价格可以同时上升到民生;贫富、阶级、收入差距、劳动的共存,可以归结为和谐社会;污染、治理、人口、能源、城乡建设可以同时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等等。

第四,多学习党政文件、专家学者意见,对具体社会现象形成独特认识,提出专业对策。有的考生对党和政府的文件、政策不了解,一定要叫“科学发展观”,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实现观点和理论的“衔接”。反而觉得自己瞎上纲上线。要避免这种现象,需要阅读党和政府的文件,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熟悉其精神内涵和话语表达体系。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对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如果一味遵循模板和套路,很容易流于形式。如何保证自己的对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原创性和新颖性,就是看专家学者的意见了。专家学者通常专攻某一特定领域,他们在该领域有较大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借鉴他们优秀的研究成果。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杂志每期都会针对热点提出很多专家对策,每期都会开辟专题,对报考有很大帮助,考生可以学习一下。

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思维方式形成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思维方式来弥补。但思维方法毕竟是从思维能力中总结出来的,单纯学习思维方法很难形成独创性和独立分析的能力。所以,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胜出,就要养成考试中的思维方式,这只是考试中惯用思维方式的“重演”。

最后祝各位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养成报考的思维模式,在公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