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标准2022
1,轨道交通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京张铁路正式通车的110年,京张高铁将以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再次走上同一条线路。该铁路北起北京,南至张家口,全长174公里。它起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经过北京市区,到达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成立于2019,北京至张家口运行时间由原来的普通铁路3小时12分钟缩短至50分钟。***174公里,两万多名建设者参与建设,从北京出发,穿越八达岭,穿越北京最大的饮水水库,时速350公里。未来,京张高铁也将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2、科技设备
2020年6月5438+10月11日,被称为“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馆运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贵州省的深山里,是当今世界上直径最大的500米球面望远镜,引领人类将观测天空的视野扩大了654.38+04亿光年。与世界上最大的直径为654.38+000米的望远镜相比,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观测能力提高了654.38+00倍,在未来20-30年内仍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3.民生福祉
五年来,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世界银行这样评价。五年来,党中央强调社会政策,把稳定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织密了民生安全网,让更多的人“端得住饭碗”、“端得住饭碗”。五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超过6000万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4.生态文明
五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布局更加成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更加突出。实践证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共同发力的生动局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章主要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均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提高。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得到广泛弘扬,善良、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继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兴起。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本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人权得到有效保障,财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得到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