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为什么要提出文化战略?有什么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基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日益繁荣,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迫切需要增强文化实力,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动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四分五裂,没有凝聚力,肯定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不仅表现在利益上,也表现在思想上。因此,中国的思想文化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我认为,建设文化强国,首要的是通过文化整合整个社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在新的阶段,我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解决许多社会矛盾。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种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现代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靠经济发展,更要靠文化发展。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量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中国人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表现不文明,会给世界留下不好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何看到大国和强国的形象?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说到底是为了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就是因为我们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文化基因。但是,血液是需要更新的,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造血”,创造一种新鲜血液,为我们的民族增添新的力量。这种新的力量,归根到底表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幸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