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纠纷

法律解析:知识产权纠纷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不特定第三人之间因行使知识产权或者不特定第三人侵犯其知识产权而发生的纠纷。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若干意见》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八)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相辅相成、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由侵权人承担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完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机制。加强海关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加强国际展览、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境外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外合作,推动我国成为解决知识产权国际纠纷的重要场所,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

(9)加大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重点打击链条式、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网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力度。完善涉外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加强刑事执法国际合作,加大对涉外知识产权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方面的司法协助,强化案件通报和信息交流。

(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预警和防范机制。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推动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建立收集假冒产品原产地信息的工作机制,发布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年度报告。加强对大型专业市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网上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预警和防范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援助力度,构建公平竞争、公平监管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

(十一)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植物新品种、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数据库保护和国防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制度。及时做好地理标志立法工作。研究完善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实用艺术设计专利保护制度。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众包、众包、众扶、众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12)规范知识产权滥用。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反垄断执法指南。完善知识产权反垄断监管机制,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等垄断行为。完善标准必要专利的公平、合理、非歧视许可政策和停止侵权的适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