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和十四五分别指什么?

“十三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要求,规划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规划公开民主,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有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祉有新水平、国家治理效率有新提升。

建议书由15部分组成,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二部分,主要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节是分讨论,大体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12部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明确了重点。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论,主要阐述了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金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紧密相连

未来五年,我们可以一窥中国的金融发展。《方案》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体系,稳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十三五”时期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迎来了“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紧扣“现代”关键词也传递出中国对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信心。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近日撰文指出,回顾“十三五”金融改革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已经落实。

10年10月30日,央行党委会议指出,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心,构建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规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切实增强金融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

165438+10月2日,银监会党委(扩大)会议强调,着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何海峰表示,面对中国金融发展新阶段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定位自己非常重要。既要利用好金融科技,又要正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尊重金融长期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趋利避害,共同努力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和健康的金融生态。

2020年是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过去五年,资本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性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发展取得决定性成果。

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上海(主板+科技创新板)、深圳(创业板+中小板)、北京(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各地蓬勃发展的“四板”市场和私募市场。截至2020年10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超过4000家,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

相比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方案》提出“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十三五”的“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到“十四五”的“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深化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方案》提出,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完善促进和保障海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的亮点在于,我们已经从过去通过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来实现对外开放,转变为规则和制度层面的对外开放。下一阶段,我们将实行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些都对应着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是制度规则的整合。”

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一文中,徐洪才说:“现在,随着我们对外合作的扩大,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国际合作中越来越面临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这涉及到知识产权和公平待遇。我们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两条腿。国外的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国民待遇,我们的企业在海外也应该享受当地国民待遇。这是理所当然的。”

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方案》指出,要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

徐洪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打击全球经济,导致产业链的供应链中断,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影响,所以供应链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我们强调促进国内和国际双循环。两个循环的顺畅也是基于供应链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否则经济活动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徐洪才说,“在当今的全球分工体系中,我们的一些产业被卡住了,所以我们应该强调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过分依赖别人是不安全的。这与促进基于国内周期的强大国内市场有着内在联系。”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方案》明确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方案》还提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业内预测,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英表示,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大支持,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面临“卡脖子”问题的重点领域,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代表产业链升级大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行业。

“房住不炒”仍是“十四五”期间楼市调控的主基调。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方案》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由第三方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读者自行判断,风险自担。

报告

评论—

还没有最新的评论。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