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对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哪些指导?

未来五年双创仍是关键词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升温。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人人创业服务平台。

点评:“双创”已经成为2015最火的词,国家对它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明显在加深。那么,未来五年,在资源积累、政府政策红利和创业的沃土下,如何“识英雄”将成为创业企业“跃龙门”的关键机遇。

2.推广新的孵化模式。鼓励发展创意、众包、公共支持和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和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

点评:众创空间突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竞争就会导致淘汰。面对大浪淘沙的必然趋势,是时候让所有的“小业主”一展身手了。

3.打造创新型龙头企业和区域创新中心。

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完善企业R&D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范围,促进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点评:上海率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已初见成效。未来五年,在国家的推动下,同类型的创新中心会逐渐诞生,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五年我们会重点发展哪些行业?

1.壮大重点新兴产业。

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发展壮大。

点评:显然,新兴产业和高科技是“香饽饽”。

4.文化、旅游、服务业也是重点。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重点文化企业和创意。

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点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但是,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同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应该成为企业新的考题。

5.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布局

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共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点评:互联网和工业园区的结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JD.COM刚刚与河北廊坊签约建设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腾讯众创空间正在大规模布局全国。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将发展的手伸向产业园区。

4.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到中试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哪些领域?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发展,形成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

点评:未来企业投资发展的地域维度将会捉襟见肘。京津冀过去一直是投资发展的主战场,未来这种情况将会改变。长三角、珠三角来了。那么未来五年有哪些中心城市被划入发展“大饼”中,大家可以提前猜一猜!

2.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化改革。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点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再提,可见政府促发展的决心。这些领域明显的* * *就是人才匮乏,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双创”发展将成为新的联系点。

3.

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端高效发展,防控“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推进重点发展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中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未来五年,改革与你有关。

1.创新机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制度、分配制度和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经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行动。限制政府干预企业决策,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和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3.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公平规范、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完善优先使用创新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4.形成新的对外开放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国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海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积极搭建产能和装备制造国际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5.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便利化制度,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制。(转载于:前瞻产业研究院,15园区专业规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