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风险的防范环节
作为专业的担保公司,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项目本身永远是及时回收资金最重要的保障,不能因为有足够的反担保措施或其他防范措施而放松对项目的审核。项目审查是担保公司主动防范风险的最重要环节。担保公司在进行项目审核时,不要惧怕风险。担保公司从事的业务或多或少都存在风险。其实担保公司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有风险。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信誉非常好,投资方可以直接放贷,又何必找担保公司呢?然而,我们不能冒不必要的风险。追求资金的平稳运行应该是担保公司经营宗旨中的第一要务。在风险和稳定的矛盾中,担保公司在努力寻找平衡点。要做到这一点,全面的项目审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任何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在项目评审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普适的规律和方法。只有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
(一)分析财务状况
企业的经营状况肯定会通过财务表现出来,财务状况如何决定贷款的偿还能力。所以,财务状况的分析不是确定企业的账面上有多少钱是可信的,而是要看他的财务管理水平,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他以前的经营业绩和目前的资产管理情况,从而判断他是否有还款能力。
(2)市场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所以对一个项目的市场因素分析一定不能脱离市场供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偏差降到最低。市场分析的重点是看项目产品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市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环节,因为它不仅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还与社会消费偏好和替代产品的产量密切相关。
(3)技术分析
一项技术在分析其水平、应用范围等因素时,必须具有前瞻性。现在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分析是否具有前瞻性将是项目在融资期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对于老产品,要看项目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什么地方,是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还是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衡量竞争技术水平有两个量化指标:一是看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是否降低;二是在成本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产品性能、质量、设计是否有所提升。
法律风险
在法治社会,经济活动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法律风险,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合同无效,或者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布了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应该是法律风险的底线。
道德风险
有偿还能力却不履行偿还义务,这叫道德风险。分析道德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查看融资者过去的信用记录,这是判断其能否按时还款的重要因素,还应包括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信用状况。将是专业担保公司生存的最大威胁。道德风险还包括相关人或单位串通,任意撕毁合同,恶意隐瞒还款能力,从而使个人或单位受益。道德风险只能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六)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融资者经营策略失误导致的还款能力损失。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不要以为融资人过去经营业绩好,以后就能把企业经营好。不要忽略了之前的经营业绩是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随着融资后企业规模的扩大,运营商可能会因能力有限而出现战略失误。但是,只要担保机构能够认真协助,弥补融资后的缺陷!这是可能的。
二、要预防的事情——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应该说任何问题都会有苗头,怎么发现;防患于未然是工程监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工程监理实践中,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
(一)建立动态监管体系
所谓动态监管体系,也是一个连续信息的对比分析体系。作为被监管企业,任何改变都是为了更好适应环境的调整。企业财务数据、产权、人员、销售渠道的细微变化,都是生产经营状况的反映。从企业一个时间点了解情况,只能反映企业在这个时间点的状态。光是这一次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是尤法监测兵种工作所需要的。但如果将一次反馈的信息与之前的信息进行对比,形成一个时间段,就可以反映出这个时间段内的发展变化趋势。应该说,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动态监管体系,才能及时、全面、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2)关注被监管企业的关联企业。
所谓关联企业,是指那些同在一个集团公司,或者相互之间有股权关系,甚至相互之间有密切业务联系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但在经营和财务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关联公司往往利用法律赋予的独立主体地位,通过一些不规范的公司行为,逃避、转移、隐藏资产,以逃避监管甚至债务。另一方面,担保公司作为普通的民事主体,对上述行为没有很强的举证能力,所以实施上述行为的关联公司往往得不到法律的追究,这方面的法律保护应该说是比较薄弱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监管工作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应认真核实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每一笔资金往来和业务合同,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并要求企业及时说明一些不真实的情况,防止上述行为的发生。
(C)关注企业在短期内筹集资金的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有丰富的资金渠道和应急措施,防止暂时的资金短缺和对生产的损害。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控制这种情况,也是企业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另一方面,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是否有人愿意给予资金帮助,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信用状况。因此,在监管工作中关注企业短期内的筹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企业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来应对暂时的资金短缺时,对企业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资产。企业在这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其信用等级,增强担保公司对企业的信任。
第三,事后补救措施——设计有效的反担保措施
事后补救措施也是补偿性的逼债措施,通常称为反担保措施,应事先设定。设置反担保措施的目的是弥补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后的损失,即替企业偿还贷款。因此,担保公司在设计反担保措施时应持开放态度,以最终弥补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通过清算补偿项目损失
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所造成的损失是以现金的形式体现的,因此对这种损失的补偿只能全部以现金的形式进行,而现金这种资产形式具有其他资产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担保公司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为实现变现,在设计反担保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流动性,尽量以适用范围广、社会认可度高的资产设立反担保抵押、质押,避免使用专用或专用设备进行抵押、质押。如果是信用担保,要选择知名企业或者流动性资产比较强的企业;第二,价值的稳定性。有些资产的价值波动很大,比如股票。因此,在使用该类资产设定反担保措施时,应认真研究担保比例,选择合适的资产变现时机。第三,评估价值与实际实现价值存在差距。由于评估市场不规范,缺乏合适的渠道处置反担保资产,在变现反担保资产时往往难以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成交。比如知识产权、二手设备等,往往评估价值很高,但没有正规的交易场所,很难变现。担保公司在设定反担保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有备无患。
(2)抓住有利时机追债
抓住有利时机追债是反担保措施的重要环节。这是通过设计反担保措施,抓住被担保人的弱点,督促其尽最大努力还款。是否容易变现是衡量反担保措施的重要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如果担保公司的思路仅限于此,将不利于担保业务的发展。如果能根据被担保人的一些弱点设计反担保措施来约束企业,使其不得不偿还,也能达到弥补损失的目的。通过这种思路设计反担保措施,关键是抓住企业的软肋,也就是企业最怕什么,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约束。比如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最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企业的股权作为反担保质押,让担保公司通过对质押股权的控制,剥夺原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正常经营的企业最怕停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企业的设备做抵押,或者用企业的主要技术专利做抵押,这样一旦担保公司承担了担保责任,我们就可以对上述资产采取措施,使企业失去正常经营的最低条件。让企业觉得不主动还款,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当然,反担保措施的设计思路绝不仅限于此。设计时应结合各项业务和被担保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通过一项反担保措施无法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时,可设计组合反担保方案,两项、三项甚至更多项反担保措施可以相互补充,达到充分防范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