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
在中国,付费订阅、与专家在线互动等网络直播统称为“知识付费”经济。去年,中国经济达到7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付费播客,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直接为在线内容付费。中国人渴望获得重要的当代信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需要不断更新个人技能。手机支付在中国更方便,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后”的心态。
拥抱知识经济——各国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位。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占全球科研支出的比重呈井喷式增长,目前已超过20%。同时,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有好处。
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情况下,喜马拉雅FM、知乎等平台虽然聚集了大量粉丝,但还处于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下一步,龙头企业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来留住客户,比如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推荐,或者督促其完成学业。
知识付费行业呈现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2016被视为中国知识付费元年,已经走过了1多年。一大波知识付费产品抢占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中国的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正在高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9800万,同比增长93.8%,预计将达到2018。
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
截至2016年底,中国视频有效付费用户数已突破7500万,同比增长241%,预计2017年将突破1亿。音乐付费的习惯逐渐成为现实。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数达到。
4.72亿人,愿意付费的用户占比近六成。
2015-2018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统计及其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2016各年龄段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分布统计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从内容生产方面,优质内容不断深化细化,垂直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式来看,平台产品、内容产品、工具产品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分析与预测
近年来,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内容生产的去中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内容产业相关赛道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为49100万元,同比增长近3倍。随着市场教育的逐步完善,以及愿意为高质量知识服务付费的人群基数不断增长,未来三年知识付费行业规模将保持高增长并继续扩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2012-2020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在GDP中的比重统计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统计与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知识付费领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讨论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媒体带来的新消费形态和当前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知识付费融合了教育、媒体、消费的特性,通过媒体、视频、音频、社交等方式,将知识在社交媒体中进行爆炸式传播,从而激发新的消费形式。用户的消费习惯在不断变化,为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越来越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户基础。
2.知识升级加速、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当前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很多人在筛选吸收海量信息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剧了这种焦虑和需求。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的获取信息和知识,正好满足了“知识焦虑”人群想要主动学习的心理。
知识付费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给互联网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从而鼓励了更多优质内容的输出;另一方面,垂直细分的趋势也可以促进信息消费者更加快速高效地筛选信息,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但知识付费行业还处于早期,市场完善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对于用户来说,市场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参差不齐,用户维度
维权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知识提供者来说,如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也很突出。
未来,中国的知识付费产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者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生产高质量、高品质的内容,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同时,付费产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完善定价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保护用户权益。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互联网知识传播过程中著作权的保护和消费者相关权益的保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