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及注意事项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纪年》记载,盛夏太阳在山上时为盛夏,五月为盛夏。它的第一个下午是在阳光下爬山的晴天,所以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又叫“午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和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为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的图腾节。百越地区春秋以前,习惯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图腾祭。后来因为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的诗人屈原在那天用一块巨石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了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就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一些地区,伍子胥和曹娥也被纪念。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划龙舟、吃粽子等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批准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健康饮食的注意事项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回家和亲友团聚是必然的。这样的节日当然少不了食物,但恰好是炎热干燥的天气。虽然少喝几杯或者吃一些高能量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健康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健康是一切的资本,所以端午节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
首先要注意主食和副食的搭配
节假日饮食方面,住宿会比平时丰富很多,菜品多为肉类和海鲜,还有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其实我们的生活水平对于普通饮食来说是很差的,不存在这种暴饮暴食的情况。如果有假期,必然会过度。所以,其实在节日期间,一定要把特色主食和副食搭配起来,采用荤素搭配的方法,最好是素食,既能保证营养均衡、饮食健康,又能刺激人的食欲,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其次,粗粮与面粉、大米的搭配。
一般来说,在节日期间,我们会吃得更丰富,我们的食物摄入量可能会增加很多。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消化了,因为如果我们的饮食方式改变很多,胃可能会吃不消,身体可能会不舒服。那么在节日里,就要适当吃一些粗粮,这样才能粗细搭配,有助于消化。尤其是慢性胃炎患者,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如芋头、豆浆、红薯等。
最后,适量饮酒。
端午节期间,亲戚朋友聚会是必然的,喝酒也能增加活跃气氛,所以酒桌上也少不了喝酒。所以适量饮酒也不错,既能增加气氛,又能促进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如果过量的话,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酒精中毒,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肝炎患者,以免引起疾病的发作。
喝酒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喝酒的时候经常会有饱腹感,尤其是喝很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喝完就吃不下东西了。其实这对人体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个时候体内的酒精浓度可以说是比较高的,所以酒后要多吃食物,多吃粗粮,多吃水果蔬菜。这些食物富含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以减少酒精对我们健康的危害。
除了以上的饮食,其实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粽子虽然好吃,但也不宜多吃,以免消化积食,尤其是粽子。但是量合适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糯米做的绿豆粽子、大枣粽子,不仅有补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还有养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有的材料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龙舟比赛的起源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之一。它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北方的江河湖海附近的城市也有龙舟比赛,且多以划龙舟、舞龙舟的形式进行。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祭祀曹娥、屈原、水神或龙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龙舟赛最早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周边国家,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龙舟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对圣人屈原之死恋恋不舍,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追赶,到了洞庭湖就不见了。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了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还有伍子胥和曹娥的纪念馆,传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诬蔑,下令把他扔进钱塘江的波涛里,驾船去救他。“五月五日迎吴郡,逆浪而行,被水淹没”(曹娥碑)。后人划龙舟救兵。
不同地区的人们也赋予了赛龙舟不同的含义。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划龙舟的传说和时间,但在大多数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地区,每年都举行各具特色的龙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