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概念
现有论点
对“金融”现有定义的进一步考察表明,尽管表述众多,侧重点不同,但并未达成共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对“金融”的不同表述,根据其视角和侧重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中介论”、“金融资源论”、“金融产业论”和“金融媒体论”。其中,金融中介理论在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字典和教科书对金融的定义基本都来源于此。其他主要观点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上,其他基本都是在金融中介理论基础上的延伸或扩展或侧重。
融资理论
认为“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贷渠道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王·,2002)。慈元(1915):“今天货币叫金融,以前叫货币政策”。1920北洋政府《整理金融债券》中的“金融”,特指通过信用中介进行的货币融资。《辞海》(1936版):“货币流通是指金融中介的形式,原名货币政策。”《辞海》(1979)有:“货币资金的融通。泛指一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活动。”在1986中,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将“金融”定义为“包括货币流通、信贷发放、投资和银行设施提供的系统”。可见,“金融中介论”历史最悠久,占据主流地位[2],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一定义虽然准确概括了金融活动的过程,但其背后隐藏了金融的本质属性,似乎“金融”就是金融同意重复的嫌疑。
金融产业理论
认为“金融是金融中介行为和机制的总称,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平等的产业。金融业是指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以市场运作为基础的金融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冉广和,2004,)。《金融产业论》对金融的定义更多的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运行机制和内在属性有关,强调金融是经济体系中平等的一部分,但主要侧重于从产业的角度进行论证,其作用机制只是隐含在产业的概念中。
金融资源理论
认为金融是对人类社会财富的索取权,是货币化的社会财富。它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股票”的形式,既连接现在和过去,又连接金融股票的投资和消费过程以及相应的制度变革;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有限的或稀缺的资源,是一种社会战略资源(白钦先教授等,2000)。这一定义为金融资源的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它只关注了金融的静态意义,而忽略了金融的过程和功能。
金融工具理论
认为在计划经济中,财政是一种计划工具,而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是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强调财政的功能,却忽视了财政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财经传媒理论的金融观认为,金融是传媒经济运行的虚拟系统,也注重功能,却忽视了金融本身的独立性。这些定义未能认识到金融“实际上是财产的借贷或财产的跨期交易”(江春,1999),“金融”是信用的转移”(汪丁丁,1997)。仅凭这种形式上的定义,很难把握农村金融的理论内涵,也很难进一步深入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原理。熊德平教授的上述成果认为:“澄清金融的定义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学科中的大问题:一个学科的最高理论成就,往往凝聚在如何定义和界定该学科的核心范畴上”(黄达,2001,P113)。长期以来,“金融是指资金的借贷活动或资金的融资活动,这一点学术界已普遍接受”(江春,1999),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传统金融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对金融的定义是不同的”(冉光和,2004,P19),“对'金融'有不同的看法。2001,P113),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侧重。“直到今天,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理论定义……”(黄达,2001,P45)。面对这样一个核心范畴,这一成果无意也无意论证公认的“金融”概念,但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直接关系到研究框架的构建基础。研究结果遵循黑格尔概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哲学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综合前人对金融定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和界定能够生长和支撑本研究理论框架的金融概念。
界定“金融”的概念,首先涉及的问题是由汉字“金”、“融”组成的“金融”与英文“FINANCE”的语义区别与取舍。黄大(2001,-11,44-45,113-120)和曾(2002,P10-14)。广义而言,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相关活动。狭义口径将“金融”定义在资本市场运作和金融资产供给与价格形成领域。英语中的“金融”一词有三种口径:广、中、窄。宽口径的意思是:一切与金钱有关的活动。它不仅包括中文的“财务”二字,还包括与中文的“财务”二字完全不同的“政府财务”、“公司财务”、“家庭财务”等概念。狭义口径是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中口径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房贷款协会、经纪人等中介服务。可以看出,中文“财”字的宽口径和窄口径分别相当于“财”的中口径和窄口径,而宽口径的“财”是我国“政府财务”、“公司财务”、“家庭理财”、“财务”的统称。因为这项研究的主题和任务是从系统的层面揭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内在联系,探索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这一成果将对“金融”进行中国广义的定义。熊德平教授认为,金融的本质在于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金融”的不同定义实际上是不同历史背景、不同视角和目的的金融现实的反映。遵循金融与经济关系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金融的历史和当代表现。这一成果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认为“金融”要么是“货币流通”金融,要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其本质是信用交易制度化的产物,是由不同产权主体组成的,在信任和约束的基础上,通过信用工具,实现“规模经济”的信用交易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的总称。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信用交易理论”。
“信用交易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金融是分工和交换的产物。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所有权的分散和生产的集中之间的矛盾,不同财产所有者的风险能力和管理能力,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分布,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前者是金融的社会基础,后者是金融的自然基础。(3)“规模经济”的存在和财产所有者对“规模收益”的追求是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4)建立在制度有效约束下,基于心理信任和安全感的信用交易是金融的基本特征。⑤完全依赖信用的金融,使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化,从而使信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体系可以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体系来观察和研究。这就是金融的功能效应。⑥金融的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状态多样化、结构多样化、功能拓展化、制度规范化和组织规范化成为金融发展的外在特征。现代金融已经发展成为资金的流出和流入,连接它们的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管理它们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和操作系统和机制的结合体。它不仅可以通过融通资金、传递信息、提供流动性支持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大数定律、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套期保值来有效分散和降低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或消费效率。它与其他经济体系相似。⑦金融不同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专业化的产物,是依靠专门的知识、能力和声誉提供中介服务的“专家”组织。金融机构的价值在于其金融功能的发挥,而不在于其规模、数量、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的先进与落后。⑧金融与信用齐头并进,不仅不是来源于货币,而且良好的货币体系有赖于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1】这种分类完全是为了方便概括、综合和表达,而不是为了在严格的学术论证基础上对学派或学术思想进行分类,也不代表原创者就是意图。
[2]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或货币银行学教材对金融的定义基本遵循这一概念。
金融学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研究金融中介。金融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