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染色技术是怎样的?
染整形式
染色和整理一般在一台机器上进行。根据工艺要求,可以将一些单机依次连接起来,组成组合机,连续生产。普通组合机由浸轧、汽蒸、水洗、烘干等设备组成,特别适合大批量产品的加工。织物的染色和整理可以以绳状或平幅方式进行。绳加工效率高,平幅加工不易产生褶皱。毛织物和纬编针织物的染色和洗涤一般以绳状进行。因为针织物、毛织物、丝织品、合成纤维织物容易变形,所以在染整加工时应尽可能降低张力,使用宽松的设备进行加工。
染整性能
大多数染整加工都是化学加工。纺织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后,还要反复洗涤、烘干,消耗大量的热量和水,对水质要求很高。在化学处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和水。因此,在确定工艺和设计设备时,必须尽量减少热能的消耗,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染。
什么是艺术染整?近年来,艺术染整在中国印染行业蓬勃发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工艺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丰富营养,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时尚创意,不断促进人类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现代染整技术的有机融合,真正形成具有中国原创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染整。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什么是艺术染整?艺术染整不同于传统扎染、蜡染、蓝印和工业印染,是一门具有“人文染整”性质的新兴学科分支,具有艺术与科学、民间艺术与时尚的多重属性。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技术和标准可控的生产过程是跨学科的,对过程集成是开放的。平面染色图形的自由创作、立体肌理美感的即兴发挥、色彩的类配是艺术染整视觉差异化审美风格形成的重要支撑。
艺术染整的核心工艺是现代扎染(以南通扎染风格为代表的后整理工艺,突破传统,开创扎染新传统)。设计师在创作现代扎染时,一种或几种工艺可以独立交叉应用,也可以与涂料印花、转移印花、电脑绣花、数码喷墨印花、激光雕刻等其他染整技术和数码技术相结合。,形成极具时代特色、富有效率、变化灵活、富有表现力的一体化综合工艺,可广泛应用于丝、棉、毛、麻等天然纤维、改性涤纶、交织混纺织物以及绿色生态织物和时尚服装。
现代生活方式引发的工艺休闲服的风格演变和时尚全球化,也对我国纺织面料整理的技术升级、服装设计语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对时尚个性化情感消费的追求,进一步加剧了服装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同时,消费观念的成熟使得同质化、低价位的产品让位于有艺术品位、高品位、有个性的差异化产品。这是艺术染整创新和视觉审美风格形成的重要市场背景和人文环境。
艺术染整是将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精神与纺织印染技术、现代设计原理和数字技术相结合。通过视觉差异化的审美创造和现代扎染研发,成为深受服装、家纺设计师喜爱的全新科技表达和创意设计手段。近年来,以南通典雅精致、富有色韵的扎染时尚风格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扎染产业群崛起,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服务国际主流时尚的全新艺术染整业态。这种艺术化、个性化的面料和服装整理技术,通过探索东方艺术的意境美和西方艺术的形式感,在精神层面关怀、理解和满足现代人的人文关怀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时尚面料和服装设计在面料再造和文化创意方面受到业界关注。无论是在PV展上,还是在国内时装秀上,令人惊艳的不仅仅是纺染高科技带来的面料功能性突破,更是一种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风格所传达出的具有艺术个性的新外观和形式美。从新品设计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扎染工艺文化的魅力,被誉为“艺术染整”。同时可以看到,这种探索传统工艺意蕴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得到了中外设计师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应用。
2005年,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在《中国纺织产品发展报告2005》中指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艺术染整介于纺织染整的后整理和时尚工艺服装、家纺产品的终端市场之间。是为满足后工业时代个性化消费需求而诞生的新型染整文化,展现了纺织服装业从传统手工形式到现代工业化,再到后工业时代新文化回归和螺旋式上升,现代科技与艺术创作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打破了中国纺织企业对中低档面料传统出口加工的路径依赖,促进纺织企业注重面料原创设计能力和时尚创意能力的提升,正确引入产品个性化、艺术化染整和工艺差异化的竞争思路,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艺术染整工艺的创新和视觉审美差异化风格的形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