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尽职调查的工作流程

法律分析:法律尽职调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出具报告阶段。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律师应完成以下工作:

成立法律尽职调查项目组,根据尽职调查委托内容和项目实施方案,查阅和检索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总结需要调查分析的法律要点;

将尽职调查的基本流程、项目组名单、联系方式、分工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委托方,让委托方充分了解所有人员的工作流程,增加互信;

参加客户组织的项目协调会,了解客户的项目实施计划,并与尽职调查团队进行联系和沟通;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特别是项目的性质和目的,制定和完善尽职调查计划,确定需要向目标公司提交的初步资料清单。尽职调查小组可以提前准备初步的材料清单,一般包括目标公司的成立及历史沿革、主体的各种法律资格、股东、对外投资、主要资产、关联公司及关联交易、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重大合同、债权债务及担保、税费、保险、知识产权、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环境保护、劳动关系等。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交易结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尽职调查清单。律师应在上述材料清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出符合个案要求的法律事实清单。核对表的内容要详细全面,也要有可操作性。在尽职调查的实施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尽职调查清单。

与客户沟通信息准备;

起草客户和目标公司之间的保密协议。

2.实施阶段

根据确定的尽职调查方法和清单,以各种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有关当事人提供的文件、资料应当与原件核对一致,并由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政府部门提供或披露的信息需要目标公司配合核查的,如房产、土地等,应提前与客户沟通或在标书中明确。由于尽职调查往往不涉及诉讼,也没有受理案件的通知,律师很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

采访目标公司的经理和员工,并做采访笔记;

准备工作文件;

审查尽职调查数据,分析获得的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调查;

与尽职调查团队就* * *相关问题交换意见。

3.审议阶段

律师在收集到足够的相关信息后,运用专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法律分析,确定已核实的事实、待核实的事实和未证实的事实。根据分析结果形成结论性的法律意见,对交易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发表意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委托人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根据调查获得的信息,撰写尽职调查报告;

就尽职调查报告与客户沟通,完善尽职调查报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八条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委托人的隐私。

律师应当对其委托人和他人在执业活动中不愿意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他人正在准备或者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