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报告令上交后,法院会怎么处理?

财产报告令上交后,法院一般会根据你的财产情况执行。你可能不会被扣押或冻结。财产申报单一般出现在执行过程中。申报财产令是指申请人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要求被执行人主动申报个人名下财产,以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的法律文书。被执行人收到财产申报令后,应当立即如实向人民法院申报财产。

一、申请执行的程序如下:

1.准备申请强制执行需要的材料:有效法律文书复印件、身份证,但原件也要带,法院会审核。申请执行时如果能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准确线索,会让执行速度更快。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要真实有效,最好详细具体,避免执行错误;

2.必须是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和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但一方拒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法官移送被执行人执行;

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更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4.被执行人收到执行申请或者执行移交书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逾期不履行的,予以强制执行。

二、执行异议案件应符合哪些条件?

1.执行异议之诉必须在执行过程中提起,即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后,对执行对象的强制执行程序结束之前。

2.案外人或执行申请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必须经过执行异议审查前置程序,即执行法院已作出执行异议审查裁定,案外人或执行申请人不服该裁定的,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3、案外人,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必须有明确的主张,即停止执行或继续执行。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也可以提起确权请求权;申请执行人不能同时主张确认执行标的。

4.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必须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

5.案外人和被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理由必须是对执行对象的实体权利提出异议,而不是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

6.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与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判决无关,即执行标的与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判决确定的标的不能是同一标的。

7.执行异议之诉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即案外人和执行申请人应当在执行异议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什么是财产申报单?

申报财产令是指申请人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后,法院要求被执行人主动申报个人名下财产,以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的法律文书。

财产申报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被执行人应当在财产报告令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书面报告下列财产:

(一)收入、银行存款、现金、理财产品、证券;

(二)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

(三)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和其他动产;

(四)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份额、信托受益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利;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

被执行人的财产已经出租、已经设立担保物权或者存在权属争议的,应当一并报告;被执行人的动产由第三人占有,被执行人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也应当一并申报。

收到财产申报单后该怎么办,不申报或申报不实会有什么后果?

被执行人收到财产申报令后,应当立即如实向人民法院申报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当报告当前财产情况和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谎报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或者拘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报、谎报或者逾期不报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可以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一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和刑事判决、裁定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财产执行地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理由成立的,应当裁定撤销或者更正;理由不能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报、谎报或者逾期不报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